红色崇阳
背弃反动家庭献身革命事业
沈尚平,原名一平,字先鼎,年出生于崇阳金塘河坪,其父沈特荃是当地恶霸地主,系北洋军阀爪牙,曾任崇阳第五区保安团团总,罪恶多端,后被革命党人镇压。
沈尚平虽自小受到“支撑门户,光宗耀祖”的反动教育,但后来受到革命思想影响,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背弃了反动家庭,献身于革命事业。
年,沈尚平考入县高等小学,年到武昌中学就读,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不满,经常指责时政,被学校开除学藉。同年11月,由其族人沈伯赛保荐,入湖北省文科大学读书。沈尚平在校刻苦学习文化,立志报效祖国。课余时间,他编印小报,倡导科学与民主,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受到大批进步学生好评,被推举为学生联合会主席。
年,崇阳部分地区发生牛痘瘟疫,沈尚平回家休假时,特从武汉带回一些牛痘疫苗,为乡邻免费防疫。遭到其父沈特荃的极力反对,说他吃里扒外,多管闲事。沈尚平与父亲一番争执后,愤然离家,决定彻底背弃反动家庭。
沈尚平返汉后,又立即写信给父亲,劝其将家中田地分给贫苦农民,把剥削得到的钱财退还给农民或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不要再与人民为敌,否则会受到历史惩罚。其父接信后气急败坏,怒骂:“这畜牲,也不知参加了什么党,革命革到自己家里来了。”
期间,沈尚平经常往返于武汉与崇阳之间,他悄悄与崇阳进步青年接触,一起探讨救国救民的真谛。他看到家乡文化落后,极力主张办学,以提高山区人民文化素质,从而唤醒大家起来革命。当得到周礼安、廖宗圣、沈余庆、王觉非等人的支持和拥护,便决定在河坪古佛寺创办崇阳县第五小学。
为了筹集办学经费,沈尚平带头捐款千元,提议成立了“崇阳县第五小学基金筹备委员会”,负责清理地方学产,向全区殷实户募捐。同时,沈尚平还帮助学校从武汉购回大批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从外区外县聘请了杨锦煜为校长、刘恢汉(蒲圻人)为教务主任,庞六顺为训育主任,周义安为事务主任,教员由刘元瑞、陈全安、王觉非等人担任。
在沈尚平的倡导下,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一所4栋24间的四合院校舍在河坪古佛寺旁建成。年春,学校正式开学,沈尚平被推选为名誉校长。学校学制为6年,每周上课6天,每天上课6节,学生大多食宿在学校。初办时为6个班级,后来逐年增加,到年发到12个班级,学生达多人。课程设置与现在的小学基本相同,除正常文化课教学外,课余时间,一批进步青年教师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和科学常识,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文化,也开阔了视野。
沈尚平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长年活跃于武汉与崇阳,成为一名革命的积极分子。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昌地委学习委员。年3月,中共武昌地委改选,沈尚平被选为候补委员。同年秋,党组织派沈去苏联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学习,主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想和俄国革命理论,三年后回国。
年4月,沈尚平奉党组织之命返回武汉,被当选为中共汉口市委委员。当时中共湖北省委和汉口市委地下机关均遭到敌人严重破坏,沈只好寓居俄租界,与其他地下人员秘密联络,着手恢复组织,策划暴动事宜,但因失密而被捕,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沈尚平始终没有吐露半点有关组织的秘密,只说:“我就是个读书人,不懂什么政治。”后经崇阳籍人士杨锦煜、饶茨垣、余廉臣等保释出狱。
经过狱中锤炼,沈尚平意志更加坚强,更加坚定了跟党走、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出狱后,他秘密穿梭于汉口大街小巷,组织力量,计划于年春节举行大暴动。但又因内部出现判徒而告密,春节前夕,沈尚平被抓,一同被捕的党员达几十人,本已准备好的暴动也因此失败。
沈尚平第二次被捕入狱,敌人更是用尽酷刑,凶狠地问:“你家里条件很好,为什么要背弃家庭,跟着共产党干,图的是什么?”沈坚定地回答:“我家里条件好,那是靠剥削压迫劳苦人民,全国的穷苦人太多,跟共产党干就是要推翻这种社会制度,让大多数劳苦人民获得解放,人人能过上平等的好日子!”敌人见他嘴硬,年3月的一天,阴雨蒙蒙,天上不断闪现着雷电,沈尚平被押往武昌江边枪杀,就义时他高声喊道:“中国的唯一出路是推行民主、平等,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沈尚平自从走上与其父背道而驰的革命道路,用他的青春年华,献身于革命事业,也为故乡留下了热心办学的业绩,共和国不会忘记,崇阳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中。
来源:崇阳文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