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之声:
他的名字曾声震海内外,然而今天他的祖国却少有人知;他是世界著名的病毒学家,国际公认的“衣原体之父”,官方防疫机构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然而他的家乡人民却鲜有提及。他若在,年的“非典”何至于那样肆虐?他若在,也许是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他就是株洲醴陵人汤飞凡。一位放弃国外优厚俸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祖国微生物医学的杰出学者。
年发行的汤飞凡肖像邮票
大家知道中国人(不含外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有莫言、有屠呦呦,可并不一定知道,株洲人汤飞凡本应该是中国人(不含外籍华人)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说到中国预防医学泰斗汤飞凡,除了医学界,很好多中国人、甚至株洲人都不知道。
汤飞凡,医学微生物学家,被誉为“衣原体之父”。他研制发明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并将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抗战结束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解放后,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成功遏制了年华北鼠疫大流行。年,采用汤飞凡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
求学时的汤飞凡
汤飞凡,年7月23日出生在湖南醴陵神福港镇汤家坪村。其父汤麓泉是位乡绅,为维持家计设塾馆教书。汤飞凡是他的次子,幼名瑞昭。汤飞凡6岁时,就读于何忠善创办的义塾。汤何两家是几代世交,国民党陆军上将何键是何忠善之子。汤飞凡于12岁那年随叔父到长沙,后考入湘雅医学院成为该院首届学生。
汤飞凡立志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申请到协和医学院细菌系进修。当同学邀请一道开业行医时,汤飞凡说出毕生意愿:“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原湘雅医学院
此时已为湘军团长的何键,十分赏识汤飞凡,将其二女何琏许配给他。汤飞凡与何琏成亲后,一起到了美国哈佛医学院细菌系深造。年春,汤飞凡携夫人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上海,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系副教授。
从到的八年中,汤飞凡研究的病毒的本质及有关的方法学,牛胸膜炎的病原学,以及沙眼病原学等方面,均有重大进展。
原中央防疫处办公场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汤飞凡的研究工作不得不停止。上海沦陷后,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长的颜福庆鉴于战争期间瘟疫猖獗,请汤飞凡到长沙重建中央防疫处。长沙大火后,中央防疫处搬到昆明。于年初开始生产狂犬疫苗、牛痘苗等几种简单的菌苗疫苗和诊断试剂。年中央防疫处生产出国产青霉素,挽救了众多抗日将士的生命。年制成了中国最早的斑疹伤寒疫苗,主要用于没有免疫力的盟军。抗战胜利后,中央防疫处又生产了用于预防结核的卡介苗,以及用于麻疹和肝炎的丙种球蛋白。北平解放后,中央卫生部来函邀请汤飞凡主持防疫工作。并在上海解放后将汤飞凡接到北京。
工作中的汤飞凡(左二)
年成立中央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时,汤飞凡任所长。建国伊始,卫生部门最紧迫的任务是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疫苗供应。汤飞凡集中精力组织大规模生产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在全所共同努力下,年产量比年增加7倍,年又比上年增加13倍。建国后,根据汤飞凡等专家的建议,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痘,生物制品检定所承担了牛痘苗的生产任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于年消灭了天花。
汤飞凡与同事合影
在各项工作进入正轨以后,汤飞凡申请卸去日常事务,回到实验室重新进行中止近二十年的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当时在中国,沙眼的发病率为55%,致盲率5%,边远农村患病率达80-90%,所谓十眼九沙。研究沙眼病原体,从而找到预防治疗的方法,迫切而有意义。
汤飞凡与他的家人们
汤飞凡曾冒着失明的危险,将沙眼病毒接种到自己的眼睛里,来证明病毒的致病性。20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汤飞凡成为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汤飞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沙眼的传播特性,寻找到了治疗的药物。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沙眼已经基本绝迹。此后,汤飞凡分离出了麻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为研制麻疹疫苗和脊髓灰质炎提供了保障。
年9月,“拔白旗”运动开始了。汤飞凡成了国民党残渣余孽、反动学术权威、漏网大右派,开始接受群众批斗。年9月30日晨,61岁的中国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汤飞凡采取自尽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的一封短函:因为汤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希望能够得到汤博士的通信地址,以便向他发出正式邀请,参加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第25届国际眼科学大会。
沙眼防治的最高荣誉终于属于汤飞凡。可是IOAT不知道,22年前汤飞凡就逝世了。
株洲人汤飞凡短暂的一生,创造了人类医学上的辉煌成就!
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汤飞凡!
株洲人都应该知道汤飞凡!
记录城市变迁
传承株洲历史
服务发展大局
方志株洲
hou
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