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基层组织
年9月至年5月,党组织负责人为邢茂本。年5月至年11月,党支部书记为孙青海。年秋至年冬,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年,侯家庄建立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杨兴邦。历任党支部书记为杨兴邦、刘思祥、刘贤儒、苗永守、刘允昌、宋修华、张东起、刘贤刚、路致玉。年11月,侯庄村成立党委,第一任党委书记是路致玉。历任党委书记为路致玉、周刚、刘贤清。现任村党委书记是王辉(果里镇党委派驻),全村现有党员名。
革命烈士
苗芳庭,男,年出生,侯庄村动委会常委。年8月,在淄博卫固牺牲。年,被追认为烈士。
蔺本堂,男,年2月出生,年5月参加革命,桓台县大队战士。年7月,在桓台县睦和庄牺牲。
刘克杰,男,年出生,年2月参加革命,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战士。年10月,在广饶县刘家新庄牺牲。
高心德,男,年出生,年4月参加革命,桓台县大队炊事员。年3月,在桓台县耿家桥牺牲。
孟宪富,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八路军清河军区新编独立营一连战士。年,在高青县牺牲。
杨传志,男,年出生,桓台县动委会扩军站联络员。年,在淄博卫固牺牲。年,被追认为烈士。
路在传,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八路军山东纵队独立第一旅教导队司号员。年,在鲁南牺牲。
岳克才,男,年出生,年3月参加革命,八路军山东纵队独立第一旅连长。年9月,在桓台县侯家庄牺牲。
陈连富,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八路军山东纵队独立第一旅排长。年,在莱芜县牺牲。
路在厚,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八路军山东纵队独立第一旅班长。年,在莱芜牺牲。
芦兴义,男,年出生,年10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鲁中军区直属二团三营九连连长。年10月,在沂源县牺牲。
刘良师,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渤海七师十三团连长。年,在邹平县牺牲。
高延起,男,年5月出生,年3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华野十纵二十八师排长。年12月,在淮海战役牺牲。
王芝康(又名王佃臣),男,年出生,年8月参加革命,华野十纵二十八师炮兵连战士。年9月,在济南战役牺牲。
李传良,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渤海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战士。年7月,在高青县田镇牺牲。
郭洪斌,男,年9月出生,年3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北京军区部队司令部参谋。年7月,在唐山救灾中牺牲。年7月,被追认为烈士。
村庄古迹
圩子墙20世纪30年代,侯家庄已经有户人家,口人。村庄占地面积亩,村庄四周筑有圩子墙(掘土夯筑而成)环墙外有圩子沟(掘土筑墙形成)。圩子墙从庄内看高3到3.5米,从庄外看高5到6米,厚度2到2.5米,每到雨季圩子沟内都有清水流动。圩子墙上有垛口(女儿墙)垛口上有射击瞭望孔,形似城墙将村围在墙内。村庄四周有9处镇门,供村民出入,分别为北镇门、东北镇门、西北镇门、2座东镇门、2座西镇门、东南镇门和西南镇门。
史海钩沉
桓台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桓台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苗永守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改名前进社),年秋在侯庄乡侯庄村成立。
年,侯庄乡侯庄村年轻的共产党员、民兵模范苗永守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遵照当时县委的指示,在互助组的基础上,酝酿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祖祖辈辈都把土地当成命根子的农民,让他们把自己的土地归集体所有谈何容易。他走东家串西家,反复宣传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好处,终于有12户农民被他说通了。同年秋,由12户贫苦农民组成的苗永守农业生产合作社宣布成立。该社有土地多亩,水车两架,小牲畜5头(2头小牛、3头小毛驴)。领导班子有4人组成:社长苗永守、副社长杨兴邦、1名会计、1名保管。当时他们入社的方式方法是:按土地入股(每3市亩土地为l股),每股带元钱的股金,大型农具和牲畜作价可以为股金。欠借拿钱补足,长者记账转往来。
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制定了各种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合作社的干部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带头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在劳动管理上实行工分制,每个整壮劳力干一天记10分工(一天按10小时,每小时记1分),每10分工为一个工日,以工分作为分配的依据。当时初级社的分配原则是“地四劳六,以工带粮”,即全年生产的粮食和农副业总收入,除留下用作扩大再生产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外,其余的粮食和资金全部按“地得四成,人得六成”的原则分给社员。
农业生产合作社显示了集体化的巨大优越性。土地连成了片,有利于耕作,有利于先进农具的使用,有利于良种的选育,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农作物种植集中,管理统一,劳动力充足,社员劳动积极性高,干劲大,农活进度快。单干和互助组解决不了的困难,农业社都能很容易地加以解决,其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建社第一年,粮食产量就有了大幅度地提高,由原来的亩产斤增到斤,第二年增到多斤,第三年增到了多斤。人均分粮,第一年多斤,第三年增到多斤,加之政府的大力扶持,供销部门优先优惠供应化肥、农药和先进农具等,更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社发展生产的速度。到年入高级社时,社员人均分粮达到了多斤。农闲时,他们还大搞工副业生产。入社第一年,他们就办起了粉房和弹棉花坊。由于副业收入比较高,加上农业收入也比较好,第一年年终分红,每个劳动力就分到现金余元,比单干时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没入社的农民都非常羡慕。
一花引来万花香,苗永守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产生了巨大影响。年秋,有6户农民要求加入他们的农业合作社。年秋,他们的农业社又发展到了26户。在苗永守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和带动下,年春,侯庄村又成立了以刘贤儒、张东孝和刘允昌为首的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随着形势的发展,年秋刘贤儒、张东孝、刘允昌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与苗永守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为一个社,改名“前进农业生合作社”,入社户数发展到85户。合社后,家大业大力量大,更进一步显示了集体化的优越性,又有不少农户纷纷要求入社。到年冬,“前进社”发展到了多户,成为当时桓台县规模较大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如当时的民谣所说:“互助组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初级社路子宽,走向社会主义路一条。”
苗永守赴朝慰问纪实从年至年,党和国家每年都组织一批由劳动模范、民兵英雄、各界人士及艺术界的精英组成的慰问团赴朝慰问。年9月,23岁的苗永守作为劳动模范代表,也是桓台赴朝慰问的唯一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第三届慰问团赴朝慰问。
山东省各地推选的代表和其他省、市的代表在济南经过十几天的观摩、筛选,选出了由山东快书、锁呐剧组、上海京剧二团、安徽黄梅戏剧团等几个剧种组成的一行几百人的文艺演出队。苗永守所在的这个团由济南启程来到沈阳,与华东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地的慰问团会合,组成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此届慰问团由数千人组成,比先前两届人数增加了近百倍,阵容庞大。临行前,慰问团总团长贺龙将军作动员报告,强调了这次慰问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求慰问团的全体成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前线体验志愿军的现实生活,圆满完成党中央毛主席交给的慰问任务。
9月下旬,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跨过鸭绿江来到新义州。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及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手捧鲜花,眼含热泪向慰问团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特别是志愿军的同志们,就像见到了家中的亲人一般。当时,朝鲜战争虽然已基本停战,但所到之处无不残存着战争的痕迹。在朝鲜近百个日日夜夜里,慰问团没有看到一处完整的村庄和房屋,连树木、山岭、也被敌人的飞机大炮炸秃、炸断、炸飞。四处是战后的废墟,置身其境,仿佛仍可听到炮火的轰鸣声和飘起的缕缕硝烟。慰问团乘坐火车继续向南行进三四天,来到了朝鲜的“上甘岭”和“竹子洞”南山一带。这是当时中美交战的前沿,也是暂时停战的军事分界线。当时由联合国按双方各自占领的相邻地域的中间划线以示分界。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部分兵团与华东九兵团驻守在这里。华东九兵团由许世友任兵团司令。当时的兵团驻地名为司令部,其实不过是在山沟里用树枝、树干搭建的树棚。这种简陋的树棚居室虽然黑暗、潮湿,但听志愿军同志介绍,这种居住方式有许多好处,既有利于隐蔽,又有利于发挥火力打击敌人。敌机经常在他们头顶上盘旋,甚至擦着树梢飞来飞去,却很难发现驻地目标,而我军却能用步枪等武器击落低飞的敌机。慰问团成员在志愿军同志的帮助下动手搭起树棚,算是安歇之地。在这里,见到了敌人溃逃时留下的粮食、枪支、弹药和先进的通信设备。志愿军战士将这些武器、弹药收集起来,堆得如同小山一样。面对这些战利品,可以想象出敌人发动侵朝战争的孤注一掷以及溃逃时的狼狈情形。
在慰问演出期间,慰问团成员每人获得了一枚由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赠送的纪念章,那上面有一朵红色的花蕾,代表友好,意味着中朝友谊天长地久,友谊之花永不凋谢。同时,我们也回赠了有和平鸽图案的纪念章,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在上甘岭一带驻留两个多月后,慰问团来到辽宁省兴成市,探望、慰问了海、陆、空三军疗养院的同志们。
近百天的慰问活动结束了,慰问团成员与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人民群众依依不舍地洒泪道别。苗永守返回桓台时,受到县委书记刘林祥同志及其他领导和几千名群众的夹道欢迎。稍作休息后,他又在教育局长张松山同志的陪同下,巡回各区县作了数场汇报讲演,数万名干部群众受到了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决心以志愿军为榜样,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搞好农业生产,多打粮食,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建设新中国。
美德善举故事三则
故事一民国初年,接种卡介苗(也叫种牛痘)预防天花(俗称癍子)已经在域内出现。为了减少天花对村民的危害,刘奉礼自费到张店购买卡介苗药液(俗称“浆”),只收浆钱(成本费,不收利润、劳务费),给乡亲们种癍子预防天花。连续十几年如此,邻里称颂,其善行美德流传至今。
故事二20世纪60年代,村民刘良富因患癫痫病,烧火做饭时不慎烧成重伤,生命垂危急需输血。民兵连长张东奇带头倡导进步青年无偿献血。张东奇、刘福庆等7位青年每人献血毫升,救人于危难之中。
故事三年,村民杨军患肾衰急需换肾,几十万元的费用成为难题。在企业家路玲等人的发动下,村民家家户户踊跃捐款,共捐款20多万。
年,村民路斌患红斑狼疮,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在许多仗义村民的努力发动下,村民家家户户主动捐款,过路的行人、司机、学生、步履蹒跚的老人、赶集的小贩等纷纷解囊,共捐款数万元。这让路斌及时得到了救治并转危为安。
村庄人物
杨立纯,男,年2月出生,曾任福建省林业厅龙岩木材厂厂长。年离休。
苗永守(.2—.4),男,山东省劳动模范,桓台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始人。曾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委员,桓台县政协党组书记等职务。
杨洪献,男,年11月出生,曾任淄博黄河河务局局长。
郭洪城,男,年1月出生,现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正师级干部。
宋晓东,男,年1月出生,医院院长、党委书记。
苗青,女,年3月出生,现任桓台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王彬,男,年12月出生,现任淄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检查员,正县级。
路才增,男,年4月出生,曾任马桥镇政协工作室主任等职务,现任桓台县水务局主任科员。
刘春霞,女,年5月出生,现任中共桓台县田庄镇党委书记。
刘鹏,男,年1月出生,现在北京军区信息工程部队,正团级。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