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
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的一封短函:由于汤飞凡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IOAT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希望他参加年第25届国际眼科学大会。可是IOAT不知道,他们预备推荐申报诺贝尔奖的学者,被以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在年9月30日晨,因不堪反右运动的折磨自尽了。而国家和国人对这个名字也好像已淡忘了。
一、非典时让专家感叹他的早逝
年的北京出人意料地凉爽,不寻常的天气似乎预示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果然在六月下旬,卫生系统流言四起,以至于国家卫生部不得不召开新闻发表会,就这年萨斯病毒实验室事故答记者问。新上任的主管副部长声明:请大家容许我保密两天。
当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卫生部召开大会,宣布追究领导责任,从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到病毒所,最后是腹泻病毒研究室,从上到下一口气摘了五顶乌纱。
当中国人渐渐开口说出真话的时候,开始听到一个名字,以及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故事所勾画出的豪情和悲伤,使这个名字深深印在心中。以为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搜索一下这个名字,会有千百条详细的资料。不料查询之下,仅仅是有限的干巴巴的几条。
几十年过去,这个名字已经获得了原本属於他的名誉和地位。但无情的岁月和我们这个善於向前看、乐于健忘的民族使这个名字渐渐沉入历史的泥沙中,再一次渐渐被遗忘了。
这个名字叫:汤飞凡。
二、中国最早的研究病菌的一批人
年7月23日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在当地是个没落的旺族。汤飞凡行三,五岁启蒙,后到二十里外的东岗就读于何家义塾。
何家与汤家为通家之好,年轻博学的何家少爷何键素有大志。何少爷连得三女后,向汤家提出将其中一女许配给汤飞凡。辛亥革命后,何少爷弃文学武,入保定军官学校,一步一步成为湖南霸主。
汤飞凡12岁入长沙城南小学堂,三年后毕业,追随二哥考入甲种工业学校。两年后湘雅医学院成立,汤飞凡从甲种工业学校退学,成为湘雅医学院的首届学生。
19世纪与20世纪的世纪之交的二、三十年,正是微生物学的黄金时代,以巴斯德(Pasteur)和寇霍(Koch)为代表的一代细菌学和传染病学天骄,陆续发现了大部分重要传染病的致病菌。寇霍的学生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发现了鼠疫和破伤风的病原菌,人称东方寇霍。年轻气盛的汤飞凡曾言:“日本能出东方的寇霍,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东方的巴斯德?”
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汤飞凡立志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申请到协和医学院细菌系进修。何键此时已为湘军团长,见汤飞凡医学院毕业,向汤家重新提亲。汤飞凡在何家三千金中选中15岁的二小姐何琏。
汤飞凡在协和医学院一年后兼任助教,三年中全面掌握了细菌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经系里和学校推荐,汤飞凡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奖学金,准备赴美深造。
三、拓荒者的回归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病毒学的拓荒时代,汤飞凡所进修的哈佛医学院细菌系的研究重点此时正转向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拓荒者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新的方法。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导师强烈要求汤飞凡留在哈佛。优厚的生活条件,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吸住了汤飞凡的心,他决定留下了。
这时一封信来自大洋彼岸,写信人是他的老师颜福庆。
毕业于耶鲁医学院的颜福庆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和领袖。汤飞凡就读湘雅医学院时,颜福庆任院长。颜福庆矢志创建中国自己的医学教育体系。乘国民政府成立第四中山大学的机会,颜福庆倡议设立医学院。南京政府批准此议,医学院与年9月于上海开学。次年颜福庆辞去协和职务,专任此时已经改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医学院虽然设立,师资非常缺乏,百废待兴的颜福庆想起了人在美国的汤飞凡。
年春,汤飞凡携夫人毅然回归上海,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系副教授。
他到上海后立即着手建立实验室,在教学之余开始利用极其简陋的设备进行研究,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病毒学研究。年,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汤飞凡升正教授,同时受聘为英国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细菌系主任,可以利用该所齐全的设备进行复杂的实验。年汤飞凡到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进行短期协作,与年初归国。
从到的八年中,汤飞凡在所研究的病毒的本质及有关的方法学,牛胸膜炎的病原学,以及后文着重介绍的沙眼病原学等方面,均有重大进展,所发论文许多篇被权威性专著或教科书引为经典文献,可以说短短几年内硕果累累。如果再给汤飞凡几年时间,实现东方巴斯德的梦想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爆发于年的抗战,彻底的改变了一切。
四、抗战爆发,一个中国人的选择
抗战伊始,汤飞凡动员夫人参加红十字会的后勤支援,自己报名参加了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前线医疗救护队,随上海医学院的师生组成的医疗队驻扎宝山。在他多次强烈要求下,汤飞凡被分配到第一线救护站,对伤员进行初级创伤处理,救护站离火线只有几百米。救护站在日本人炮火的覆盖下,几次几乎被击中,数人相继受伤。
三个月中,医疗队转战宝山、闸北、苏州河南岸,直到上海沦陷。此后汤飞凡回到雷氏德研究所。此时接英国通知,研究所要撤往英国。对汤飞凡来说,到英国继续工作是理所当然也是最好的选择。
还是颜福庆,又一次改变了汤飞凡的人生。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长的颜福庆鉴于战争期间瘟疫猖獗,以为重建中央防疫处为当务之急,能当此重任非汤飞凡莫数,于是他又向汤飞凡寄出一封书信。汤于是当即辞去月薪六百两银子的雷氏德研究所的职务,携家眷返乡。
年汤飞凡到长沙时,中央防疫处如一盘散沙。办公地点是暂借的,日军连日空袭,处长陈宗贤不在长沙,人心涣散,一半职工成了白天踢球晚上喝酒的混混。汤飞凡的到来,使防疫处的工作恢复正常,很快提高了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感情,有了一批死心塌地跟随他献身中国卫生防疫的手下。
此后因战事的影响,防疫处迁到昆明,汤飞凡接替了陈宗贤的处长职务。
五、建起生命的绿洲
在汤飞凡之前,防疫处的主要任务是制造疫苗和血清,汤飞凡认为,防疫处不能只生产不研究,而且在抗战时,中国已经没有一个机构进行微生物研究,防疫处应当承担这个责任。出于这个目的,汤飞凡广泛罗织人才。到年,防疫处发展到近百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5人,这批中国防疫事业的先驱,经过汤飞凡的调教,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骨干。
架了搭起来了,然而在中国,疫苗、血清的供应一直处於无政府状态,即便是中央防疫处本身的水平也不高。汤飞凡于是完全改造旧的结构,设立了检定室,对所有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设立培养基和消毒室,统一供应实验用培养基和消毒器材;设立动物室,并分设菌苗、疫苗和血清室。经过一段时间,防疫处的生物制品质量达到欧美同类产品水平。正是因为这次整顿,为日后支持盟军滇湎作战奠定了基础。
在防疫处各项工作进入正轨时,汤飞凡的下一个目标是生产国产青霉素。青霉素可以说是二十世纪的一大发明,虽然一系列关于提纯的论文被发表,但具体生产工艺属於军事机密。更重要的是,不同菌种青霉素的产量相差悬殊,高产株如稀世珍宝,外人根本无法拿到。
在汤飞凡的感召下,防疫处上上下下掀起了寻霉热,全体职工及家属从早到晚到处寻找绿毛,找到后拿去分离。一次又一次的分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是汤飞凡依然十分执着。终於有一天,技正卢锦汉发现自己的皮鞋上有一团绿毛,拿到实验室,从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青霉素的菌种。
有了菌株,汤飞凡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工艺的研制。终於生产出每毫升-单位、每瓶两万单位的国产青霉素。多少抗日将士因为它起死回生,多少中国人因为它度过难关。
年,在中国战场作战的盟军中发现天花病例,调查得知他们种过牛痘苗但未发痘,因此怀疑是牛痘苗失效。当时盟军所用疫苗均运自英美,唯独牛痘苗因无法长途运输,所以就近采用印度的疫苗。事情发生后,盟军对印度的痘苗失去信心,他们了解到,中央防疫处刚刚完成对中国用的牛痘苗天坛株的重新筛选并研究出了新的生产方法,於是用印度苗与中国苗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中国苗比印度苗毒力稳定,而且发痘率高。
盟军因此注意到远在昆明的中央防疫处,派专人考察,给予防疫处很高的评价。防疫处不仅产品质量获得国际好评,而且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承认。中央防疫处的任务和责任骤然加重,不仅要生产高质量的疫苗和血清,供给在滇湎泰作战的盟军,还要及时发现诊断该地区的传染病,并且尽快制备防疫用品,事关盟军的战斗力。此外防疫处生产的疫苗和血清还要供应大后方的防疫需要,甚至支援陕甘宁边区。
作为中国唯一的防疫机构,防疫处还有一项秘密任务:对付日寇细菌战。汤飞凡率领着那一小批防疫工作的先驱们,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日寇的阴谋。试验室如战场,疫情就是命令。有人前线流血,有人后方抗敌,安静的滇池关系着连天的烽火,昆明西郊那一百多人足顶十万甲兵。
六、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留在了大陆
抗战胜利后的短短几年里,防疫处除了旧有产品外,还生产了用于预防结核的卡介苗,和用于麻疹和肝炎的丙种球蛋白。按汤飞凡的计划,等卡介苗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将进行全国性推广接种,但是内战使该计划成为泡影。年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就要横渡长江,汤家的大件行李已经运往香港,几个小时后全家飞往纽约。夜不能寐的汤飞凡最后一次巡视各个房间,走到书房时,汤飞凡突然改变了注意。去国离乡寄人篱下,他不甘心。这一次是汤飞凡自己选择了人生最后的道路。
汤飞凡在上海等待北平的消息,北平也在等他。北平解放后,已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长的苏井观来到防疫处,命令保护汤飞凡住宅,一切保持原状。上海解放后,北平立即要求上海军管会打听汤飞凡的消息,得知人仍在上海,军委卫生部正式去函,欢迎汤飞凡回来主持防疫处工作。7月平沪线修复通车,上海军管会安排汤飞凡乘第一班火车回到北平。
年防疫处改名为中央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任所长。年兼任新成立的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
建国伊始,卫生部门最紧迫的任务是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疫苗供应。汤飞凡集中精力组织大规模生产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在全所努力下年产量比年增加7倍,年又比上年增加13倍。
建国后,根据汤飞凡等专家的建议,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痘,生物制品检定所承担了牛痘苗的生产任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于年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消灭天花早16年。
七、与日本顶级专家的较量他完胜
在各项工作进入正轨以后,汤飞凡申请卸去日常事务,回到实验室重新进行中止近二十年的沙眼病原体的研究。
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何为沙眼了,可是在年,沙眼流行极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六分之一的人患沙眼,高发区因此失明的占人口总数1%,视力严重受损的占10%。在中国沙眼发病率55%,致盲率5%。
但汤飞凡研究沙眼病原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国家嬴弱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知识分子,许多人都把日本当做奋斗的目标。特别是英美派的汤飞凡,一直对日本微生物学家的一举一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