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天表示,自5月7日猴痘病毒“非流行国家”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以来,19个国家已报告例猴痘确诊病例和例疑似病例。
世卫组织指出,虽然此次疫情不寻常,但仍是“可控的”。世卫组织表示将进一步召开会议,为成员国提供更多关于应对疫情的建议。
猴痘病毒此前一般出现在中西非地区。此次在欧美多国发生的猴痘有多种特点,表现为国家和地区不同,传播链不同,时间持续较长,传播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有变化,因而最终可能演变成一种变异的或新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3日说,目前出现猴痘疫情的国家属于猴痘病毒“非流行国家”,当地猴痘疫情可控、人际传播可阻断,暂不需要大规模猴痘疫苗接种。
猴痘有哪些临床表现?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映乐:
猴痘的临床表现早期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病毒类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包括发烧、头疼、肌肉酸疼,还有淋巴结肿大等。潜伏期通常是6到13天。之后,可能会发展成面部、身体大面积的皮疹。
总体而言,因为这个病毒和天花病毒一样,都属于正痘病毒科。从基因组水平上来看,都属于双链的DNA病毒。基因组结构包括一些序列非常类似。所以,一般来讲,它是天花的“近亲”。但是,从致死率、传播能力来看,猴痘跟天花,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彩色透射电子显微捕获的猴痘病毒颗粒/源自英国《新科学家》
一般情况下如何预防?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映乐:
猴痘一般有几种传播方式。一是人际间密切接触,通过飞沫传播。比如,两个人在一起近距离交谈,唾沫可能造成传播。所以,猴痘有一定的类似于呼吸道病毒传播的特点。但是,它的传播能力比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现在的新冠要低。当然,因为猴痘的致死率相对比较高,从日常预防来讲,我认为,还是要遵从传染病的一些预防方式,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方式。
另外,猴痘,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人畜共患病,即人和动物之间可以实现跨种传播的传染病。因为猴痘是一个在中西部非洲出现的病毒,对当地人来说(我们现在可能不太涉及到这方面的威胁),像他被已经感染病毒的动物咬伤,或者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病损处,或者是当地人去食用受感染动物的肉,都可能是传播途径。
对我们国家而言,因为这些动物不是我国的原生动物,目前也没有看到我国的动物群体感染猴痘病毒的事件。所以,这种预防形式在我们国家当前还不是主流。如果以后受到这方面的威胁,我认为,还是要尽量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减少飞沫传播。
猴痘疫苗能起多大作用?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映乐:
前几年,丹麦的一家公司有一款专门针对猴痘适应症的疫苗。这款疫苗其实跟天花的疫苗比较类似,还是选用牛痘病毒为主要的载体,进行了减毒化的优化。有研究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感染保护率大概是85%。因此,我想特异性的针对猴痘的疫苗保护力应该还是比较突出的。
5月22日晚间,中国生物在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