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儿科赋

口碑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岭南儿科,始自宋代。

刘氏父子1,当为首推。

每见小儿疾苦,如患己身;

常惜方书阙如,未能尽善。

遂踵武前贤,修纂《新书》2。

四十之卷,遍采诸家,堪为鸿篇巨制;

百万之字,详录书名,可供后人辑考。

另有《刘氏家传》3,广搜民间治验;

虽未传于后世,可借《新书》辑出。

于是岭南儿科,始有奠基。

▲刘昉画像(见年人卫版《幼幼新书》)

迨至清代,又有《集成》4问世。

飞霞云游四海,归隐罗浮之山;

复正辟讹正谬,详析指纹之义。

更倡胎教之说,父母当摄生以养胎;

广集治疗之法,内外须合用而建功。

至此岭南儿科,渐趋成熟。

又闻有清一代,名家流派,遍及全粤;

近三百年,儿科著述,堪称最丰。

其中代表人物,当属程杨二氏。

高明程君康圃5,举八证六字,

俾学者执简以驭繁;

大埔杨君鹤龄6,创小儿温病,

启后人融会而贯通7。

▲杨鹤龄像(见南方都市报文章《岭南儿科双璧之一:名家杨鹤龄与儿科经验述要》,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邱玉萍整理,)

又闻种牛痘之法,由南粤之地;

作引痘之书,以邱熺8为先。

另有梦瑶《痘科辑要》、

崇谦《种痘奇书》、

介烈《麻疹全书》、

伯坛《麻痘蠡言》等,

而天花麻疹,日渐式微;

建国以后,天花9遂灭。

是以师夷长技,确有必要;

闭关锁国,固不可取。

▲黎炳南像(见黎世明主编《黎炳南儿科经验集》,)

近代以来,流派纷呈,

非独儿科之一门;

寒凉温补,补脾调肺,

各有诸家之所长10。

而岭南黎氏11,博采众长;

小儿哮喘,尤有心得。

寒温并用,不失偏颇;

虚实同调,更为守中。

是以学有渊源,存验古今,

熔百家之长于一炉。

岭南儿科,享誉杏林,

合今时之宜而必昌!

1指刘允、刘昉父子。

2撰于十二世纪,是我国南宋一部大型儿科类书。全书共四十卷,分四十论,总五百四十七门。收集百余家之方论,所论包括初生,小儿所患内、外、五官,口腔等多种病症,以及药论、求子方论等。

3岭南地区,历史上曾经是瘴疠流行区,自宋太宗宋真宗屡颁《神医普救方》《圣惠方》等赐广南诸州后,潮州民间,开始重视医药和养生,逐步形成风气。如《三阳志?土产》一目特载列本地区所产的仙茅、鹿茸、黄连、半夏、石发、紫姜等三十二种药材,指出“此特其常啖者,余不尽录”;《三阳志?书籍》中也具录本州刻印存版的五种医著:《瘴论》《备急方》《易简方》《治未病方》《痈疽秘方》。一些士大夫之家,更喜抄藏秘方验方以备应用,如刘允、刘昉抄集的《刘氏家传方》。

4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年),该书集清代以前中医儿科之大成,学术渊源不离《内经》要旨,内容上收集了前代儿科文献、民间治疗经验,结合了许多作者独创性的见解——是书共六卷,前四卷载儿科诊断、主要疾病、杂证及疮疡证治,除列有一般主治方药外,并载有经验方及外治法。后二卷载其重加整理删润的万氏痘麻歌赋。作者陈复正,字飞霞,惠州府(今广东惠阳县)人。

5程康圃,名德恒,高明人。查广东各地方志均无其传。惟从和氏着述《儿科秘要》刊版年份(年)印书人序言、后跋中略知,程康圃生当十九世纪,为清代道光至光绪间人,出身中医世家。程氏自言,余幼读书,年才弱冠,即专业医门。惟凭祖训,今五十年来,所取信于人者,首以小儿之症。又曰:“我家六代业医,幼科最良。可见程氏祖辈,在当地是颇有名望的小儿科医生。而程康圃本人,行医达半个世纪,学验俱丰,但直至晚年才敢着书立说,把祖传六代的儿科经验及自己临证所得,传于后人。故其《儿科秘要》又名《小儿科家传秘录》。是书确立了儿科八证即风热、急惊、慢惊、慢脾风、脾虚、疳证、燥火、咳嗽和治法六字即平肝、补脾、泻心的学说,也奠定了程康圃在中医儿科学上的学术地位。

6杨鹤龄,大埔人,生于年,卒于年,享年七十九岁。杨氏也是医学世家出身,祖父杨湘南,儒而通医,于医学素有心得。父亲杨继香,承先祖之学,往省城在各善堂及广东育婴堂当官医生职。鹤龄自幼即随父研读医书,长大后在堂帮同诊视,年仅十七岁,考取前清官医。光绪三十三年(年),其父继香公殁,鹤龄年三十二岁,继任广州东山育婴堂内儿科医生职六年。育婴堂内收养婴幼共分七栅,其中一栅住危重患者,鹤龄把握病机,细心诊治,任职期内,积累了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民国初年育婴堂停办,杨氏乃于广州旧仓巷(现中山四咯一内街)十七号设“杨吉祥堂”悬壶五十多年,因医术精湛,名传遐迩,每日踵门求诊者甚多,着手成春者无算。晚年应学生邹复初之请,将五十年之儿科经验加以整理写成《儿科经验述要》一书。这本书是杨氏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是儿科的重要书籍。

7杨鹤龄儿科学说与程氏既有共通之处,又各有千秋,二者关系相当密切,代表了近百年来广东儿科学的水平,故后人把程康圃、杨鹤龄合称为“程杨二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州中医学院邓铁涛教授带领刘小斌、肖衍初、邱仕君三位研究生点校该书,邱仕君还以该书为课题,对该书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进行研究,一并编成《岭南儿科双璧》一书。

8邱熺,字浩川,广东南海县人,生于年,著有《引痘略》,尝试用中医理论来解释种牛痘,为将种痘之术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

9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人体感染天花病毒后,经过大约12天的潜伏期,病人会出现与一般感冒相似的早期症状,3~6天后进入皮肤病变的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前额,然后扩散至整个脸部、四肢的近端位置及躯干,最后是四肢的远端部位,整个过程不超过36小时。皮疹在第2天变为丘疹;1~2天后这些丘疹会充满乳白色的液体,从而成为水疱;液体会在48小时内变得浑浊,使得水疱变成脓疱疹。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在德国挤牛乳者从不染天花的事实中受到启发,年5月14日,他给一位名叫费普斯的8岁乡村男孩做了首例接种牛痘的试验,约8个星期后被接种上天花病毒的试验宣告成功。清代,种牛痘之术传入中国,但在国内推行缓慢。年10月26日,天花病毒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故当日被命名为“世界天花断绝日”。

10近百年来中医儿科四大学派:①寒凉学派。奚晓岚(-),学宗“体禀纯阳”,创立寒凉学派。②温阳学派。徐小圃(-),学宗“稚阳稚阴”,创立温阳学派。③运脾学派。江育仁(-),学宗“稚阳稚阴”,创立运脾学派。④调肺学派。刘弼臣(-),阐发“体禀少阳”,创立调肺学派。

11黎炳南,男,生于年10月8日,汉族,广东惠州人,擅长儿科,对小儿哮喘等肺系病症及脾胃病症造诣尤深,擅治小儿诸疑难杂症。

参考阅读

刘小斌.岭南医史篇之十五:《广东儿科著述丰》(广东省中医药局,-05-08)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pf/11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