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故事莫氏5个家庭获年度全

北京哪些手足癣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415.html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全国妇联表彰户全国五好家庭,个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名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揭晓户全国最美家庭。这些家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展现了新时代家庭良好精神风貌,在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来自妇联系统及相关部门,他们坚守初心、履职尽责,拼搏进取、奋发有为,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书写美好篇章。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五好家庭评选为载体,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妇联已表彰万余户全国五好家庭;超6.2亿人次群众参与线上线下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共揭晓出万多户各级各类最美家庭。

广东深圳莫益娟、东莞莫剑良,重庆莫英茂等3户宗亲家庭入选年度全国五好家庭;

?广东德庆莫丽军和广西来宾莫丽荣2户家庭入选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莫益娟家庭

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

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坚韧与从容

她用柔美诠释刚强

她是勇挑岗位建功之责的巾帼力量

她是孩子们那片天的一缕光芒

她用奉献诠释担当

她是女儿,是妻子,更是母亲

她身兼多种角色,也有别样精彩

她就是我们的主人公

莫益娟

莫益娟是广东省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的一名模拟家长,丈夫莫奕彬是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的仓管员,夫妻两人育有一个女儿。8年10月,莫益娟夫妇进入广东省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成为孤残儿童的“父母”。作为孤残儿童“模拟家庭”项目的一名家长,莫益娟得到了丈夫和女儿的大力支持。12年里,莫益娟夫妇将孩子们视若己出,用心照顾每一个孩子。夫妻俩先后照顾过25个孩子,其中3个孩子考上大学,7个孩子顺利进入国内外收养家庭。

她用爱和包容化成光亮

小莲、小仙、小嘉,是莫益娟夫妇曾经照顾的三名孤残儿童,如今均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她们刚进入家庭时,对莫益娟夫妇的教导采取不在乎、不认同的态度。进入青春期后,变得更加叛逆。莫益娟夫妇坚持用他们的爱与包容一点一滴地打动她们,在他们的努力下,孩子们与他们日渐亲密起来。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老家过年的气氛,莫益娟夫妇还曾带她们一起回家过年。

他们在爱的光亮中逐渐前行

4岁左右时,小林走进莫益娟家庭,那时的他还没学会走路。后来,在莫益娟夫妇的精心照料下,他终于学会了走路。8岁多,小林成功地被国外家庭收养。莫益娟夫妇时常牵挂着在远方的他,视频通话时,看到小林已学会当地的语言,与养父母实现无障碍的沟通,莫益娟与丈夫颇感欣慰。

小莲上职校九年级时,自己申请离开家庭,懂事的她想着把位置让给福利中心其他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让弟弟妹妹们感受到更好的家庭环境。虽然他们现在没有继续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却一直保持联系,逢年过节,莫益娟夫妇都会把孩子们叫回来,炒上几个孩子们爱吃的菜,一家团聚,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莫益娟夫妇用自己的爱心与实际行动弥补了孩子们那份缺失的爱。目前,夫妇二人与四名孤残儿童一起生活在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为他们创设的温馨的家里,虽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却有着浓浓亲情。看着自己照顾过的孩子慢慢长大,自理能力不断提高,或被国内外家庭收养,或融入社会,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归宿,莫益娟夫妇心里感到无比满足。

十年来,莫益娟夫妇因为工作积极认真,表现突出,夫妻两人曾多次荣获先进个人荣誉。她所抚育的家庭先后获得深圳市年度十大“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年广东百户“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妇联“年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莫益娟本人荣获年“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莫剑良家庭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是坚守,几代人执着地做同一件事就是传承……近日,全国妇联表彰户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并揭晓户“全国最美家庭”。其中,广东省东莞桥头四代行医的医学世家莫剑良家庭入选“全国五好家庭”。从家喻户晓的“接生婆”到踏遍村里的“赤脚医生”,从科班出身的全科医生到成为准医生的新生代,桥头镇莫姓一族人,四代为医,百年传承,见证了中国农村医疗的历史变革。

在东莞桥头,莫剑良家庭四代从医的故事人尽皆知。年代,莫剑良的舅公邓学而开办诊所,在莞邑乡村推广洋痘,邓衬婵为消除村民顾虑,第一个给自己儿子种牛痘。

“我是一名医生,舅公邓学而开始了家族的从医之路,我奶奶从舅公那里学会了接生技术,我爸爸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批赤脚医生。奶奶说‘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么一句很朴素的话,后来成了我们家的家训,一代一代当医生,一直传承了下来。”莫剑良说。

莫剑良回忆,年春天,东莞出现了天花疫情,奶奶打算免费为村民接种,但村民都不愿意种牛痘。此时,奶奶看到从身边走过的儿子,便当着大家的面,第一个给自己的儿子种上了牛痘,消除了大家的顾虑,顺利完成接种,避免了疫情的发生。“当年第一个做牛痘的小孩就是我的爸爸莫康平。”

“医二代”莫康平是新中国第一批赤脚医生,中山医学院毕业后继续当赤脚医生,几十年来义务为村民打预防针。

莫剑良说:“大学毕业以后,父亲莫康平看到村里缺医少药,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当起赤脚医生。70年代,国家推行计划免疫政策,父亲负责村里面所有人的预防接种工作,他每次到镇上面去领疫苗,把疫苗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瓶,加上冰块,然后骑上单车,马上往回赶,十几里路的山路非常难骑,骑得太快又怕把疫苗损害了,骑得太慢担心冰块融化了,疫苗失效,每次去领疫苗,都像去赶考一样。”

正如莫剑良的父亲莫康平所讲的:“不管名堂如何变化,都是为人民服务!百年医学发展的步伐正好让我们都踏上了,是际遇,是坚守,更是传承。”

“医三代”莫剑良是东莞第一批全科医生,与妻子一起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医四代”莫浩聪顺利接班,现就读于暨南大学医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全家5名医生齐齐上阵,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到隔离酒店、核酸采样点、入户排查……几代人同做一件事,践行“做医生,就是做好事”的家训,一直守护着小镇百姓健康。

“我们家5名医生上‘战场’,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和千千万万医务人员一起,筑成守护生命健康的长城。”莫剑良妻子张卓说。

一家四代,初心不变,世代传承医者仁心的故事,令人感动。对于这次入选“全国五好家庭”,莫剑良表示,要把这份荣誉作为鞭策自己继续进步的动力,更好地传承“做医生,就是做好事”的家训和好家风,教育下一代继续树立良好医德,掌握精湛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来源:东莞日报社)

莫英茂家庭

莫英茂,男,50岁,重庆市土生土长的丰盛镇人。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外工作。自身收入条件改善后,莫英茂始终热心公益活动。先后主动为抗洪抢险、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国家重大灾害事故捐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zy/11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