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庙的日子忆沧县中学

西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忆沧县中学

破庙的日子

沧县中学,早已是河北省的一所重点中学,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和大批各类优秀人才。59年前,它却是诞生在沧县城东一个村边的破庙里。

年,我小学毕业,暑假前到沧县城里去考中学。当时县里只有一所中学,就是河北省立沧县中学(今沧州市一中),简称“省中”。结果没有考取。我很沮丧。父亲没有责怪我,反倒安慰我说,是这场病让你把功课耽误了,明年再考吧。说也奇怪,我小时候种了牛痘,到现在我的胳膊上还有明显的4个疤痕。不知怎么回事,我快要小学毕业的时候,又生了一场天花,幸好没有落下麻子。

后来听同学说,县里要新建一所中学,简称“县中”,暑假准备招两个班。我们就结伴去投考,结果考上了。

这所学校在沧县城东约8里路远的孙庄子。我们找到那里,看到的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庙宇。绿树掩映中,红墙黄瓦,倒也漂亮。山门完整,但已无匾额,不知是什么庙。庙门的一侧挂着一块白地黑字的牌子,上面写着“沧县初级中学”。进了山门是前院,正面是高大的殿堂,红柱子红门红窗户,但已没了神像,变成老师集体办公的地方。大殿的两侧有灰砖灰瓦的矮房。西边是“校长室”和“教导处”,东边好像是“总务处”,记不准了。大殿的两侧有通道通往后院,后院没有殿堂。前后院都有东西厢房,估计是当年僧人住的,已改做师生宿舍。后院的北房好像是后盖的,也做了学生宿舍。庙的院子外面,东西两侧都有空地。在西侧的北头盖了两间教室,东侧的南头盖了厨房。前后院的两侧都有小门与院外相通。

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宿舍里没有床铺,就在地下铺麦秸,麦秸上铺苇席。睡上去倒也柔软,缺点是地下潮湿,跳蚤太多,咬得睡不好。后来有了床板,用板凳架起来,跳蚤少了,臭虫又多起来。你起来抓它,它就钻进床板缝里,让你奈何不得。

冬天来了,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特别是下了大雪以后。夜里上厕所,要走很远的路,蹲下去,寒风吹得屁股像刀刮。没有洗脸房,无论风雪多大,也得在院子里洗脸。自己有脸盆还好,开始值日生打来的水还有点温。我买不起脸盆,就等别人洗完了,借别人的盆使。这时候水已经全凉了。后来老师不让借盆使了,说是共用脸盆会传染沙眼。怎么办呢?我很为难。像我一样的穷学生不少,有人想出了办法,去村里买来了瓦盆。瓦盆笨重,但是便宜。就这样,有不少人都使瓦盆洗脸。

学校的伙食标准很低,平时都吃粗粮,每星期改善一次,吃一顿馒头或是包子。菜少而单调。到了春天,我们农村来的学生就常到学校旁边的地里去挖野菜,自己再从家带点酱(黑豆做的)来,蘸着吃。没有饭厅,夏天吃饭就蹲在食堂前面的空地上,冬天则把饭菜打到教室去吃。

那时候刚解放,社会还不安定,学校又没有围墙(新设施都在寺庙的院子外面),夜里我们得轮流值班护校。由一位老师带几个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巡逻,一组到房顶上了望。头半夜还好过,到过半夜特别难熬,困,累,恐惧,冬天挨冻,夏天被蚊虫叮咬。我们还都是12至14岁的孩子,在家没有这样熬过夜。

条件差,老师对我们要求却非常严。无论什么天气,都要出早操。冬天天刚蒙蒙亮就得起床,外面风雪交加,也不例外。没有操场,就到野外去跑步。雪掩盖了坑洼不平的路,深一脚浅一脚,常常有人跌倒。我,一个农村孩子都感到苦,一边跑一边心里骂老师“法西斯”,城里来的学生就更受不了了,有的经常哭。

当时鼓舞我们克服困难的,有一个生动的榜样——北大荒的“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他们用抗大精神办学,不用国家投资,住窝棚,借粮食,吃野菜,自己开荒种地,还要战胜野狼蚊虫的侵扰。这所学校年建校,年毛主席接见了他们的代表女拖拉机手梁军,并且给他们题写了校名“萌芽学校”。当时报上正在宣传他们的事迹。

我们上课有教室,但是时常受到外面干扰。有时上着课,会听见外面一片哭声。抬头一看,一片白花花穿孝的人冲着我们教室跪下来。这是村里谁家死了人,来报庙的。他们为什么单单冲着我们教室哭呢?向村民一打听,原来在我们盖教室的地方,过去还有个土地庙。

学校里没有电,宿舍里点煤油灯。上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点汽灯。汽灯用的也是煤油,但是发出光来非常亮。点灯、灭灯都由我们学生自己做。汽灯不好点,弄不好会毁坏灯头的石棉罩。

我们只有课本,没有图书和仪器。我们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苑向群老师,自己订了一份《河北日报》。等他看过之后,我就借来看。星期天学校开两顿饭。我吃过早饭就去县城,到县里的新华书店去看书。到下午4点钟以前再赶回学校,吃晚饭。

我在这里学习了两年。上级考虑,学校没有实验设备,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决定把这两班学生转到“省中”。“省中”同年级原有4个班,初中11、12、13、14班(从解放后复校排起),于是把我们编为初中15、16班。我们班是16班。初中毕业后,我升入本校高中3班(高中的班次也是从解放后复校排起的)。

当年破庙里的那两班学生,后来发展得都不错。我知道的有大学教授、医院院长、驻外参赞、电台负责人等。像著名信息专家、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的宋俊德教授,就是我的同班。

沧县中学几经改名、搬迁,后来落脚于沧州市南郊的捷地。年,我曾想回孙庄子去寻访母校。去的路上听人说,“县中”搬到运河西去了,孙庄子那地方已改做农业技术学校。于是作罢。不知那里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在我的记忆里,还是那座破庙,还有在那里刻苦学习的一群穷孩子。

孙移山,年8月17日。

年为沧县中学建校66周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yx/8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