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欧美疫苗大范围接种中国如何应对l

文/张玉蛟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

核心提要

1.Pfizer/BioNtech和Moderna公布的mRNA疫苗数据表明,西方国家也许不可能在消灭新冠病毒,但并不妨碍下半年全面复产复工。而当其他工业化国家全面开放时,中国有超过99%的人口对病毒没有免疫力。继续锁国不现实,在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条件下,迅速有序推进接种疫苗,仍将是国内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2.社交媒体放大了疫苗副作用的严重性,甚至出现了因过敏而病死的谣言。此外,目前报道的接种疫苗出现的过敏病例均在及时治疗后完全缓解。权衡疫苗的收益和代价,轻微的副作用和染病的折磨,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3.病毒的变异没有改变mRNA棘突蛋白的基本结构,疫苗仍然有效;具体的有效率还需等待试验数据。变异已经发生了数千次,“伦敦大逃亡”非唯一罪魁祸首。变异可能增加了传染性,但是似乎并没有增加感染后疾病的严重程度。

4.从根本上消除传染病,疫苗是重中之重。在战疫的“军备竞赛”中,开放、合作,把抗疫作为全地球村的共同责任来看待,才能迎来明天。在疫苗研发中,中国的制药公司走向国际,而民众经历了科普,尽管磕磕碰碰,中国的疫苗终将走向世界。

,我们有太多的无奈。突然间,我们发现人类社会是如此的脆弱,一个看不见的小小COVID-19病毒,让世界上许多的强国,强人措手不及,民众生灵涂炭。刚跨入年,全球新冠确诊病人已达万了,未来朝向近一亿人感染,二百万人丧生,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的危机已经形成。归功于今年一月对武汉的果断封城和国民对社交隔离的自觉遵守,中国成为抗疫大国中的一支独秀。然而,庚子年末,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序地推进大规模接种mRNA疫苗。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布局以灭活疫苗为主打的接种。世界格局,定会因疫苗接种而改变。,中国还会在抗疫复产中领先吗?对于民众而言,,疫苗有了,问题也来了。近99%国人对新冠病毒没有免疫力,若西方诸国接种疫苗完成,我们怎么办?根据Pfizer/BioNtech和Moderna公布的mRNA疫苗数据,其对COVID-19疾病的有效率是95%,对严重病例的疾控率更高。这一数据,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在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COVID-19已经在10~20%的人口中传播。假设谁也不接种疫苗,一但放开社交隔离,超过50%的感染率己经指日可待。因此,对于大多数需要社交和外出劳作的民众,选择只有两个:自然感染(希望感染后能获得免疫力),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疫苗种与不种,答案一目了然。遗憾的是,美国仍有三分之一的人现在还不愿接受COVID-19疫苗,有百分之十几的人表示肯定不会接种。根据最新在欧美COVID-19传染指数R值的修正(高于当时根据武汉的资料得出的传染指数),美国传染病研究所所长Dr.Fauci近期表示,需要从原来预测的70%调高到75-85%的接种率(包括自然感染)才能完全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显然,85%的接种率短期内还不太现实,我们只能首先将易感人群接种,然后让尽可能多的民众尽快接种。换句话说,尽管在西方国家消除新冠也许不可能在实现,但是,这并不妨碍西方发达国家在年下半年全面复产复工,因为COVID-19将变成在一小部分人群中传播的病死率明显降低(高危人群已受疫苗保护)的传染病。对于国人,尽管秋冬季节的第二波已经此起彼伏,但是在严格的管控中,中国大多数人仿佛是平安无事。但是,这是暂时的。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COVID-19没有免疫力。根据近日国家疾控中心的报道,武汉市COVID-19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而湖北武汉市以外只有0.44%,其他省市则更低。也就是说,中国有超过99%的人口对COVID-19没有免疫力。当世界经济的其他工业化国家全面开放时,中国将随时处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状态。图/首批辉瑞疫苗已于12月中旬发往全美各地。有些国人可能会说,我们可以继续锁国。这些话有些孩子气,就像父母失业,孩子觉得这样父母天天都可以在家陪自己玩了。不当家,不知油米柴盐贵。经济要发展,民众要工作,接种疫苗,国人也别无选择。而且,由于人口众多,地区差别又大,因此,接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2月31日,国药新冠疫苗终于赶在年最后一天获得了批准。预料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科兴疫苗也可能尽快获批。另据消息称,国内将在春节前对万人完成接种一亿剂。这当然体现了中国速度。但13亿人口的接种,不是半年内就能完成的。在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条件下,迅速有序推进接种疫苗,仍将是国内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如何面对越来越长的疫苗副作用清单?首先,要给什么叫“严重”下个定义。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轻气球飞了可能是非常严重的事。社交媒体上,常常有“出大事了,疫苗导致过敏”吓唬人的消息。然而,以科学的态度,如果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与接种年度流感疫苗相似,就是可以接受的。基于此,美国FDA对两个上市mRNA疫苗的结论是:没有产生严重毒副作用的顾虑。12月15日以来,大规模mRNA疫苗开始接种(美国已经有超过二百万人接种),没有一个人因接种疫苗的副作用而病逝(网络上所传因过敏而病死纯属谣言)。其次,如果出现副作用,有没有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比如过敏,有严重过敏体质的人,美国医生会常规让患者随身携带抗过敏针剂,并学会注射。因为美国不少人对一些食品成分比如花生过敏,总不能因噎废食,让他们永远只吃自己烧的菜。接种任何疫苗,护士首先要问有无过敏史。并且,COVID-19接种后的15到30分钟以内,接种者应该暂留在观察室以防不测。目前报道的几例接种COVID-19疫苗出现的过敏反应都经及时治疗后完全缓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权衡疫苗的收益和代价。如果没有什么益处,我们是不会去接受副作用,那怕只是轻微的副作用。反之,如果益处很大,我们别无选择,那我们只好选择去承受副作用。比如开车,美国毎年有多万交通事故,毎天有近人因车祸丧生。这应该算“严重毒副作用”。但是,美国成人几乎平均一人一辆车,因在许多地方,这是生活必需品。目前,我们所听到疫苗接种后局部的疼痛,红肿,全身乏力,发热等,也听到过敏等,相信随着更多人接种,这个副作用清单还会增加。但是别忘了,如果不接种,三期研究对照组那些患COVID-19,入院,死亡的人群所经历的磨难。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既不想被感染生病,又不想接受任何疫苗的副作用,只会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图/美国候任总统拜登于12月21日,注射了辉瑞疫苗。

基因突变,疫苗还有用无用?疫苗有效率是不是还能保持95%?简单的答案是:有用。因为无论来自意大利的变异还是英国的变异,都没有改变mRNA棘突蛋白的基本结构,因此,基本盘是能保住的。然而不确定的是:疫苗有效率是不是还能保持95%?如果不能,会降低多少?这个数据,预计几周后就会有试验数据。这里要强调的是,COVID-19的变异,已经发生了几千次,并非只是当新闻媒体报道所谓“伦敦大逃亡”才出现的。全球科技界一直在监测着这些变异。我们要警惕的是从量变到质变。即使是有一天新冠病毒产生质的突变,使现有疫苗失效,应用现有的mRNA疫苗技术,我们也能在短期内生产出新的疫苗(Moderna负责人表示,这只需要6周时间)。近期,我的MDAnderson前同事和领导,美国现任FDA主任Dr.Hahn和他的同事接受医学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不需要进行新的大型三期临床实验,而只需几百人以血清抗体水平为标准的小型临床研究。之所以伦敦事件引起震动是基于以下两点:1.近期的研究发现伦敦的这个变异在人群中不成比例地明显增加了,提示其传染性可能增加了(有人估计增加了56-70%)。2.英国首相Boris原准备圣诞节期间让民众“放松”一下,结果新的变异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馊主意”。Boris这一折腾,让人口组成有60%是外国人的伦敦,提前抢道回家过圣诞节(相当于中国春运突然提前一周)。可以想像,此举所造成的混乱。更不用说,有哪个城市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表示“北京欢迎你”呢?然而,出于各种原因,一些媒体报道刻意夸大了这个乱局。我的同学长期生活在伦敦,他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pf/7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