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476489.html
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内战,平东工委根据中共西北局和甘肃工委指示,对如何开展群众工作进行政策策略上的讨论研究,决定隐蔽根据地。平东工委把武工队员和党员干部渗透到国民党统治区的村庄,秘密发展红色群众。建立红村子,开展“两面政权”工作。
大寨乡小马村当时是党的秘密根据地,渗透到这里的党员干部和武工队员,其中一部分白天隐蔽在群众家中,晚上开展党的工作事业,一部分白天可以公开行动,但要有个公开的职业。李义祥当时为平东工委副书记,他的公开身份是一名大夫。他在关家垭壑开药铺时,还有个名字叫李花儿匠,就是给小孩种牛痘。期间,国民党嵋岘镇伪镇长侯彦明的母亲患病,请李义祥前去诊病,在闲谈中了解了侯彦明的身份和想法后,李义祥诊完病回家,便与平东工委书记张可夫商议,决定把侯彦明发展为我党的重要工作人员。为了更好更快地开展敌后工作,张可夫决定3人结为拜把子兄弟,为建设“两面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据平东工委“打进去,站住脚。广交朋友,等待解放”的建立“两面政权”策略,策略实则是:“明为国、暗为共,化国为共、化敌为友”的方针。对敌人的基层政权渗透分化瓦解,对那些能够争取过来的敌乡长、镇长、保甲长。有计划地把他们争取过来,有目的的接收入党。
侯彦明和张可夫拜把子后,经工委决定,接受侯彦明同志加入我党,并由张可夫、李义祥2人为入党介绍人。在侯家高窑进行了长达一夜的谈话,侯彦明把他从14岁上学到当上甲长,带王洼李团长去平凉的县政府开会(王洼村曾经组织过民团,团长姓李),到当国民党的嵋岘镇镇长的复杂身份,全部讲给张可夫和李义祥2人听,直到天明时分,张可夫说:“彦明同志,你把你的所作所为都向组织交代完了吗?”侯彦明说:“我向党保证,我的一切行为都向党说清楚了,没有半点隐瞒。”
由于侯彦明的影响,小马村的地下工作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进展,弟弟侯彦芳(侯彦芳是小马保的保长)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在小马村发展孙作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孙作德又介绍孙炳仓、侯九思(士)、侯彦魁入党,入党地点在张潘桃树园内。侯九思又介绍孙秉德、张善英入党。侯九思的公开身份是小马村小学教师,孙秉德、张善英是他的学生。孙秉德解放后任平凉县检察院检察长、崇信县县委常委,医院工作。
侯彦芳明里是小马村保长,暗中是共产党。前院里有3间房是小马保公所,后院里有几个窑洞住着张可夫、杨成林、蔡学凯、向景义、杨希江等党的地下工作人员。
由于这种情况,解放后有人传说侯家前院住着国民党,后院住着共产党。
红村子建立后,党把群众组织起来,开展“三抗”等斗争,护送党的干部。年,海固工委书记陈致中来平凉开展工作,为了掩人耳目,称其为侯九思远房亲戚,曾两次由侯九思掩护,护送出华亭县。
建立红村子,充分显示了群众的力量,增强了团结性,提高了革命的热情和对敌斗争的积极性。使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有了安全感,在群众的掩护下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许多党员和群众长期为来往的地下工作者、武工队和游击队员提供食宿、做鞋、带路、缝补衣服、保护安全。
年秋,平东工委把武工队员分散到农村扎根串联、结交朋友、物色对象、发展党员。工委坚持执行以雇农为基础的建设路线和工作纪律,要求每个党员做到身份社会化、职业化。经过一段艰苦细致地工作,党在平东的组织建设迅速发展,到年底平凉建立的党支部多达20多个,发展党员多名,其中小马村孙作德支部有党员14名,孙秉德支部有党员6名。
红村子的建立,给党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长期为党的地下工作者提供了便利,传递了信息,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者:侯志坚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