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凡能行血祛淤,止血外溢,用以调理血分疾病的方药,叫做理血药或理血方。
家畜的血分病,一般包括血虚、血淤、血溢三类。在治疗时,血虚宜用补血方药(见补养方药),血淤宜用行血方药,血溢宜用止血方药,这里所指的理血方药,主要包括行血和止血方药两类。
行血方药是指能通行血脉,主要用于因跌打损伤,产后淤滞及疮黄所引起的血液不畅通,淤血阻滞等的药物和方剂。畜体气血是互相联系的,如果气的流通发生阻滞,往往会引起血液不畅,血流不畅更会引起停滞。因此,在使用行血方药时,常配合一些理气药物。此类方药由于有破淤作用,所以对于孕畜应慎重使用。
止血方药是指凡能制止血液外溢,主要用于各种出血,如鼻血、便血、尿血以及各种外伤出血等药物和方剂。止血方药,多有留淤的副作用,所以在应用时,须适当配合行血破淤之药。
(一)行血药
红 花
红蓝花、蓝红花、藏红花。
本品为菊科二年生草本,因花红而叶蓝,故原名红蓝花,简称红花。花供药用。
原药晒干,生用或炒用。
辛,温。入心、肝经。为破淤血而偏于攻散在性淤血之药。
内外淤血作痛等。
红花入药,辛温散淤,故为破淤血的要药。但力量强弱,随量的多少而定,少量能养血,多量能破血,过量血行不止。
①红花配乳香、没药、续断、当归、川芎、牛膝等(红花散),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②与川芎、当归、赤芍等配合,用于产后淤血疼痛、胎衣不下。③与川芎、牛膝、肉桂、车前子等配合,用于治胎死腹中。④与生地、赤芍、连翘、蒲公英等配合,用于治疮黄肿痛。⑤与当归、没药、酒等配合,用于治牛尿血。⑥红花配当归、没药、丹皮、黄药、白药、花粉、枇杷叶、桔梗、白芍、大黄(当归散),用于治马肺把胸脯痛。
马、牛15~30g,猪、羊3~9g。
无淤滞者及孕畜忌用。
①含红花甙,红色素、红花黄色素等。②本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特别在大剂量时,则使子宫紧张性和兴奋性增强,自动收缩率增强,甚至达到痉挛程度,此现象对已孕者更为明显。③有兴奋肠管、呼吸、心脏等作用,对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均很显著,如大量对心脏反有抑制作用。④有持久的降压作用。
桃 仁
桃仁泥。
本品为蔷薇科桃树果实之种仁入药。
晒干生用或炒用。
甘,苦,平。入心、肝、大肠经。为破血之峻药,但偏于攻局部淤血之药。
跌打损伤,疮黄肿毒,肠燥便秘等。捣碎如泥,还有润燥滑肠之功。
①红花、桃仁的功用和主治基本相同,但花红偏于治散在性淤血,桃仁偏于治局部性淤血,二药同用效果更好。治跌打损伤,红花比桃仁力大。②桃仁、杏仁均治便秘。但杏仁行气便秘而见血滞者用之;血淤气滞,二者同用。
①桃仁配当归、川芎、炮姜、灸草、黄酒(生化汤),治产后恶露未尽,腹内淤血作痛。②配红花、当归、川芎、白芍、地黄等(桃仁四物汤),用于产后血淤腹痛、恶露淤滞。③配红花、乳香、没药、当归尾、自然铜、三七、土鳖虫等(桃仁活血散),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④与郁李仁、杏仁、柏子仁配合,用于肠燥便秘。
马、牛15~30g,猪、羊3~9g。
孕畜禁用。
①本品和杏仁一样皆含扁桃甙、苦杏仁酶、脂肪油和维生素B1,有消炎、解毒、镇痛、滋润等作用。而扁桃甙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加水分解形成苯甲醛、氢氰酸等,此氢氰酸如内服大量,能麻痹延髓呼吸中枢而致死。②含氢氰酸而有轻微的镇咳作用。③治肠燥便秘,适用于因跌打损伤郁热内积而引起的便秘。
乳 香
奶香。
本品为橄榄科乳香树渗出的树脂,其状如乳,其气芳香故名。
炒黄或醋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凉后研末用。
辛,苦,温。入心、肝、脾经。为和血理气之药;还有舒筋止痛,托疮生肌之功。
血淤气滞作痛,跌打损伤,疮黄肿毒等症。
乳香为理气之药,但有行气之功,能使气通而血不凝,气行而血不聚,常与没药同用。
①没药配乳香、知母、贝母、黄药子、天门冬、麦门冬、紫苑、桔梗、百部、当归、红花、柴胡、生草、(没药散),治五攒痛、血痛风以及闪伤跛行等症。②配当归、没药、川牛膝、红花、川乌、桂枝、生草乌、陈酒等(当归乳没汤),用于牛跌打损伤、血淤气滞、肢体疼痛。③配血竭、煅石膏撒布溃疡疮面,或配白矾、龙骨、乌贼骨、加醋敷贴(乳香散),用于各种疮黄肿痛。④与羌活、防风、海风藤等配合,用于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腰胯作痛。
马、牛15~45g,猪、羊6~15g。
无气血淤滞、疮疡已溃者及孕畜忌服。
①含乳香脂酸、乳香脂烃、乳香次酸、乳香酸。另含挥发油,主要为蒎烯。②有消炎、镇痛的作用。③本品生用的止痛效果比炒炭效果好。
没 药
末药。
本品为橄榄科没药树渗出的胶质,凝固成块状后供药用。
小块或研末用。
苦,平。入肝经。为破血散淤,消肿止痛之药。
跌打损伤,疮黄肿毒。
乳香、没药皆为行血之药,但乳香辛温入气分,兼能理气,为血中之气药;没药苦平入血分,专于破血散淤,消肿止痛。
①没药配延胡索、香附、五灵脂等,或配当归、乳香、红花、贝母、甜瓜子、香白芷等(没药散),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骨折、产后腹痛。②与乳香、雄黄、麝香配合,或与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配合,用于治疮疡肿毒、久不收口。
马、牛12~30g,猪、羊3~9g。
无淤滞者及孕畜忌用。
①含树脂、挥发油、树胶等,②内服有散淤镇痛之功,外用有收敛消炎之效。③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④具有抗关节炎及利尿作用。⑤乳香既能祛痰,又能活络,而没药则专为破血行淤。
荆三菱
三菱、草三菱、京三菱。
本品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因草有三菱生于荆楚诸地故名。块根供药用。
原药用水浸泡,蒸透切片,晒干、酒炒、醋炒或麸皮炒成黄色。
辛,苦,平。入肝、脾经。为破血兼行气(血中之气药)之药;还有消肿除满之功。
血淤气滞作痛,肚腹胀满,急慢性肠黄,产后积血等。
①荆三棱配莪术、丹皮、红花、川芎、酒大黄等(三棱丸),用于治血淤气滞作痛、产后血淤腹痛、急慢性肠炎。②与莪术、麦芽、槟榔、建曲等配合,用于治食滞不化、肚腹胀满疼痛。③与莪术、桃仁、枳实、肉桂等配合,用于治牛瘤胃积食。④与王不留行、天花粉、通草、香附子配合,用于治乳汁不通或无乳。
马、牛20~60g,猪、羊6~15g。
对气虚无淤及孕畜忌用。
①本品含挥发油,淀粉等。②药性虽不甚猛烈,但亦属破血之峻药,临床上如气血不足,畜体羸弱者,常配以等量之党参、黄芪,但破气而不伤正气。
莪 术
蓬莪术。
本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供药用。
用清水浸润,使其内部润透后取出蒸熟用,切后晒干用或醋炙用。
苦,辛,温。入肝、脾经。破血行气(气中之血药);也能消积化滞。
气滞血淤作痛,腹痛胀满,急慢性肠黄,饮食停滞等。
①三菱、莪术对气血凝滞而引起的疾病,具有良效。②三菱、莪术为破血行气之品,二者常同用,所异者,三菱活血之力大于莪术,莪术理气之功胜于三菱,故去淤消积用三棱,行气止痛用莪术,如血淤气滞时,则二者同用。
①莪术配三棱、香附等(莪术丸),用于宿食不化、胸腹胀满。②与红花、桃仁、川芎等配合,用于气血淤滞、急慢性肠炎、产后血淤。③与当归、乳香等配合,用于跌打损伤。
马、牛20~60g,猪、羊6~15g。
对气血虚和孕畜应慎用或忌用。
①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烯醇、莪术醇、莪术酮等。另含皂甙、蒽甙、黄酮甙。②挥发油有芳香健胃之功。对肉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③对胃肠道又兴奋作用。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郁 金
玉金、川玉金、广玉金。
本品是姜科多年生草本,因能解肺经之郁故名。入药用其块根。
将原药蒸煮熟后,切片晒干生用或醋炒用。
苦,辛,寒。入心、肺、肝经。为凉血散淤兼行气止痛的主药。
急慢性肠黄,四肢疼痛,尿血等症。
郁金分广郁金和川郁金两种,黑色者为广郁金,黄色者为川郁金。广郁金偏于散淤止痛,川郁金偏于行气止痛(先气滞而后淤血者用川郁金)。
①郁金配黄芩、黄柏、黄连、大黄、栀子、白芍、诃子(郁金散),治肠黄泄泻;表现口色赤红,舌下兼黄,粪便腥臭状如稀粥,肠音减弱或疼痛不安。②与生地、丹皮等配合,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尿血、便血。③配栀子、大黄、青皮等(消肝散),用于治马肝胀黄疸。
马、牛15~60g,猪、羊6~15g。
孕畜慎用。
①本品含姜黄素、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烯、倍半萜烯醇、樟脑等。②姜黄素有能促进胆汁分泌、排泄而利胆的作用。③有利尿和轻微的镇痛作用。④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延胡索
元胡、玄胡。
本品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块根供药用。
原药打碎生用或酒炒用、醋炒用。
辛,苦,温。入肝、脾经。为理腹内气血凝滞作痛的主药。
跌打损伤,气血凝滞等。
①延胡索味辛能走散,性温能流通,既可行血中气滞,又可行气中血滞,凡气血凝滞之病皆可应用。如《本草纲目》载:“本药能行气血中气滞,气血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者,妙不可言。”故本品为理血药中止痛力最大的一种。②延胡索生用能破血,炒用能调血,酒炒用能行血,醋炒用能止血。③本药和川楝子同用为金铃子散,止痛作用更大。④郁金、延胡索都治气滞血淤之药,但郁金偏于治上焦胸肺及中焦胃肠之气滞血淤作痛,延胡索偏于治下焦肝肾之气滞血淤作痛。
①延胡索配川续断、红花、自然铜、南星、乳香、土鳖、当归、生姜等(止痛散),用于跌打损伤、各种淤血肿痛、骨折、扭伤。②与当归、川芎、桃仁、木香、香附等配合,用于气滞血淤之产后腹痛、恶露不尽。③配当归、芍药、山药、青皮、陈皮、茴香等(玄胡索散),用于治马伤冷气痛。④与小茴香、川楝子、青皮、橘核等配合,用于治睾丸肿痛。
马、牛15~30g,猪、羊3~10g。
无淤滞者忌用。孕畜慎用。
①本品含多种生物碱,有效成分为延胡索素乙素、丑素和甲素,其中以左旋胡索乙素的镇痛、镇静、解痉的效果最为显著。如醋炒可使部分生物碱的溶解度大大提高;酒炒则使其中部分生物碱破坏。②实验证实,延胡索乙素和丑素能显著提高痛阈,抑制中枢神经的活动,有使肌肉松弛的作用,这与前人所指出的本品“能治肢体拘挛”的说法一致。
川 芎
川穷、芎穷、抚芎。
本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产四川的叫川芎,产江西的叫抚芎。根茎供药用。
将药渍软,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辛,温。入肝、胆、心包经。为血中行气的主药,多用于血淤气滞,胎前产后;还有祛风止痛之功。
血淤气滞作痛,难产,胎衣不下,疮黄肿毒,风寒痹痛等。
川芎辛温而烈,能上升头顶,下达四肢,善行气而走血分,为血中行气之要药。因辛散力强,走而不守,故多与补药配合使用。如四物汤中独用川芎一味,就是补中有泻,守中有走,使补血而不致淤滞之法。
①川芎配当归、桃仁、干姜等(生化汤),用于气血淤滞所致的难产、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淤血腹痛。②配郁金、赤芍、当归、乳香、没药、桃仁、牛膝、续断、台乌等(活血散淤汤),用于跌打损伤、气滞血淤所致的淤血肿块及闪伤。③与羌活、独活、蒿本、防风、蔓荆子、甘草等配合,用于治风湿痹痛。④与归尾、赤芍、桃仁、栀子、大黄、枳壳等配合,用于痈疡初起或脓疡已成、肿块难消。⑤与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配合,用于活血排脓。
马、牛15~45g,猪、羊6~15g。
阴虚火旺者或孕畜忌用。
①含挥发油,其中主要含川芎内酯、川芎酸、川芎脂及洋芹子酸。②少量挥发油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大量则使大脑活动由减弱到逐渐麻痹。能抑制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对动物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③川芎煎剂能使动物血管扩张,血压降低。④少量能刺激子宫收缩,大量则使收缩停止,而有解痉止痛之功。⑤抗维生素E缺乏症,能保护雏鸡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的营养性脑病。⑥体外试验对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赤 芍
赤芍药。
本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为芍药之赤者故名。根供药用。
将药润湿、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炒用。
酸,苦,微寒。入肝、脾经。为祛痰生新,消肿止痛之药;还有清热凉血之功。
跌打损伤引起的淤血肿痛,疮黄肿毒,尿血、便血等症。
赤芍色红专入血分,善于行血而散淤,故凡淤血肿痛,疮黄肿毒,本品有消肿止痛之功。
①赤芍与生地、丹皮等配合,用于热入营血及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尿血、便血。②与炮姜、当归、川芎等配合,用于产后淤血、恶露不尽。③与蒲黄、板蓝根等配合,用于治乳痈。④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等配合,用于治疮黄肿毒。
马、牛15~45g,猪、羊6~15g。
产后忌用。中寒腹痛及血虚者忌用。
①含安息香酸,苯甲酸,根含芍药甙、挥发油等。②对动物胃、肠、子宫平滑肌有解痉作用。③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抗炎、抗溃疡等作用。④煎剂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⑤试验证明对离体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先兴奋后抑制,该兴奋为刺激副交感神经所致。
五灵脂
灵脂、血灵脂。
本品是蝙蝠科寒号鸟的干燥粪便。
捡净杂质,晒干用,酒炒或醋炒用。
咸,甘,温。入肝经。功用与蒲黄基本相同,但蒲黄止血作用强,五灵脂止痛作用大,二者常同用(失笑散)。
体虚血淤作痛,胎前产后疾患等。
①五灵脂常配蒲黄等(失笑散),用于产后淤血、恶露不尽、胎衣不下。②配蒲黄、茴香(五灵脂散),用于治马内肾黄病即血淤兼寒伤腰胯疼痛。③与红花、桃仁、郁金等配合,用于一切血淤疼痛、跌打损伤。
马、牛15~45g,猪、羊6~15g。
孕畜慎用。恶人参。
①含维生素A类物质、树脂、尿素、尿酸等。②本品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③五灵脂与蒲黄合用,其活血止痛的效果更好。④对动物实验性结核有一定的治疗效果。⑤水煎剂在试管内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益母草
茺蔚子、旋风草。
本品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为胎前产后之要药故名。全草供药用。果实称茺蔚子,
洗净去根,切碎生用。
辛,微苦,微寒。入心、肝、肾经。为胎前产后去淤生新的主药。
胎动不安,产后腹内淤血作痛,胎衣不下等。
茺蔚子重坠下降,故多用于产后腹内淤血停滞,胎衣不下。益母草轻清上行,故多用于产前胎动不安。
①益母草配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党参、通草、香附等(催产四物汤),或配麝香、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等(送胞汤),用于宫缩无力之难产、胎衣不下。②配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等(益母生化汤),用于产后腹痛、恶露不尽。③与白茅根、茯苓、车前子、白术等配合,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④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配合,用于疮疡肿痛。
马、牛30~60g,猪、羊9~30g。
孕畜忌用。
①含生物碱(益母草碱甲、益母草碱乙及益母草素甲、乙、丙)。②本品无论对实验动物或在临床上都证明对子宫确有收缩效果,其作用与藏红花和脑垂体后叶素相似,唯力较弱;益母草流浸润膏对产后流血过多及恶露不尽均有很好的作用。③本品的作用与麦角极为相似,亦可作麦角的代用品。④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对急、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消炎很快。
自然铜
然铜。
本品为一种黄铁矿的天然矿石,因色青黄如铜,但非冶炼而成故名。
用火煅后,速加醋或童便晬透,研细用。
辛,平。入肝经。为散淤止痛,接骨续经的主药;还有去痰止痛之功。
骨折、筋伤、跌打损伤等。
①自然铜配乳香、没药、当归、羌活等(自然铜散),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折断、淤血肿痛。②配乳香、没药、当归、芍药、益智、茴香、川楝子等(七补散),用于虚劳证。③配白芨、白糖等(接骨力),用于治四肢骨折。
马、牛15~45g,猪、羊6~15g。
①本品主要成分为硫化铁,以自然铜为主的接骨散有促使骨折愈合的作用。②能促进骨髓本身及其周围血液中网状细胞和血色素的增生。
土鳖虫
蛮虫、地别、簸箕虫。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的雌虫干燥体,形如鳖而生于土中的虫故名。因喜生于甘蔗根,又名蛮虫,又因形如簸箕而名簸箕虫。
此虫夏季较多,以炒香的麸皮,置于蛮虫经常活动之处,以引其寻食,捕入沸水烫死后,晒干用。
咸,寒,有小毒。入肝经。为破血散淤,消肿止痛的主药;也能利小便。
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小便不利等。
①土鳖虫配乳香、没药、当归等(八钱散),用于骨折淤血肿痛。②与虻虫、水蛭、大黄、桃仁等配合,用于产后淤阻腹痛。③与归尾、赤芍、泽兰、红花、白芷、川芎等配合,用于治牛脱膊。④与自然铜、骨碎补、当归、红花、乳香、血竭等配合,用于腰闪扭伤。
马、牛15~30g,猪、羊3~9g。
孕畜禁用。
本品在试管内用美蓝试液(生药2g/ml)对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有抑制作用。
丹 参
赤参、紫丹参、血丹参。
本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因形似参而色赤故名。根供药用。
原药切片晒干,生用、炒用或酒炙用。
苦,寒。入心、肝经。为活血去淤,凉血补血之药。
血淤气滞,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尽以及疮黄肿毒等。
①本品色红入血,苦寒清热,故多用于血淤兼热之证。②本品形状似参而功能活血,故为攻中兼补之药。俗传丹参一味功兼四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说明本品具有攻补之功。
①丹参配生地、柏子仁、沙参、桔梗、当归、白芍、侧柏叶、棕炭、荷叶等(生地丹参散),用于牛、马血热性鼻出血。②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瓜蒌、乳香、没药、白芍、穿山甲等(消乳汤),用于乳痈。③配当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跛行镇痛散),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马、牛15~45g,猪、羊6~15g。
孕畜慎用。
①含丹参酮甲、丹参酮乙、丹参酮丙并含维生素E。②本品对肝脾肿大有比较突出的效果。③体外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④动物实验证明,本品有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⑤临床观察认为,丹参还有镇静、镇痛和安神的作用。
牛 膝
牛蹄、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
本品为苋科多年生草本,颈部生节,状如牛蹄故名。根供药用。产于河南安阳地区怀庆者佳。
川牛膝,除去芦头洗净,切成薄片用。怀牛膝切断生用、酒炒、盐水炒或炒炭用。
苦,酸,平。入肝、肾二经。为行血去淤和引药下行的主药;也能治风湿痹痛。
四肢下部关节疼痛的引药及风湿痹痛等。
①本品分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三种。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多用于劳伤患畜四肢疼痛而休息痛轻者;川牛膝专治风寒湿痹作痛无终止者;土牛膝专长于清热解毒,故多用于四肢关节疼痛兼热者。②桔梗、牛膝都为引经药,而桔梗为引药上行,牛膝为引药下行。③牛膝生用则行血祛淤,引血下行较好,酒炙用则补肝肾,强筋骨,补益之力较强。
①牛膝与杜仲、木瓜、桑寄生、龟板等配合,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四肢拘挛、腰胯寒湿痹痛。②配木通、当归、红花、贝母、滑石、陈皮、赤茯苓等(牛膝木通饮),用于牛尿血、尿淋。③与瞿麦、冬葵子、当归、滑石、通草等配合,用于产后腹痛、胎衣不下。④与大腹皮、苡仁、木瓜、独活、防己、木通、肉桂等配合,用于治马风湿痹痛。
马、牛15~45g,猪、羊6~15g。
气虚下陷者及孕畜忌用。
①怀牛膝含皂甙、钾盐及少量铁、镁、钙、钠。川牛膝含生物碱。②有降压和轻微的利尿作用。③有使胃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活动减弱的作用。④动物实验证实有一定的镇痛和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穿山甲
川山甲、山甲珠。
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性喜穿山,身生鳞甲,药用其鳞甲,故名。
砂炒后使其膨胀,打碎用。
咸,微寒。入肝、胃经。为消肿排脓,散淤通络之药;还有通乳之功。
疮黄已成将破未破以及乳汁不下等。
本品性喜走窜,善通血脉。少用能活血去淤,使未成脓者可消;多用能以此代刀,使成脓者迅速破溃,故为疮黄肿毒常用之药。
①穿山甲配银花、防风、白芷、陈皮、当归、赤芍、没药、花粉、贝母、皂刺(消疮饮),治疮黄肿毒,红肿热痛。②配通草、王不留行、川芎、甘草等(通乳散),用于乳汁不通或缺乳。③配皂角刺、黄芪、川芎、桔梗等(透脓散),用于疮痈脓成不溃者。④配当归、红花、桃仁、益母草、滑石、大戟等(催衣散),用于死胎腹中或胎衣不下。⑤与羌活、荆芥、川芎、苏木、防风、蝉蜕等配合,用于治风湿痹痛、肢体拘挛。
马、牛15~45g,猪、羊6~15g。
孕畜慎用。
①含角蛋白等。②消肿排脓,下乳通经,促使乳汁分泌和疮黄肿毒提前破溃。③内服可使白血球增加。
刘寄奴
金寄奴、六月雪。
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因刘寄奴初用此药消肿止痛其效卓著故名。全草入药。
全草切断生用。
苦,温。入心、脾经。为外伤消肿,行血止痛之药。
跌打损伤,产后腹痛等。
本品外敷,其作用大于内服。
马、牛15~45g,猪、羊6~9g。
①含强心甙。②本品种类较多,一般常用者为菊科的奇蒿或称南刘寄奴,玄参科的阴行草或称北刘寄奴,还有甜菜子又称广东刘寄奴。
酒
烧酒、白酒、黄酒。
本品为米、谷、高粱、红薯或其他果实等加入酒曲酿制而成。
生用。
苦,甘,辛。入十二经。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大量还有麻醉之功。
久病疮疡,跌打损伤,风寒湿痹,伤水冷痛等。
酒分黄酒、白酒两种,皆有舒经活血之功,所不同者,白酒舒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力较强,黄酒行血祛淤,温暖下焦之力较胜。故前者多用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后者多用于胎前产后,下焦虚寒。
马、牛60~g,猪、羊24~60g。
(二)止血药
血 竭
麒麟竭、血结。
本品为棕榈科藤本植物麒麟血藤,皮部所渗出的树脂,因形如干血故名。
将原药研末生用。
甘,咸,平。入心包、肝经。散淤止血,消肿止痛。为内服、外敷,跌打损伤常用之药。
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各种出血。
本品色赤入血,专能祛痰生新,消肿止痛,为跌打损伤,疮黄肿毒,内服外敷不可缺少之药。
①血竭配当归、没药、巴戟天、破故纸、川楝子、小茴香、蒿本、牵牛、白术、木通等(麒麟竭散),用于腰胯闪伤、筋骨疼痛。②配乳香、没药、川芎、红花、当归等(定痛散),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③与川芎、红花、益母草等配合,用于产后蓄血腹痛、胎衣不下。④单用或与地榆、三七等配合,用于外伤出血。⑤配巴豆、乌头、红娘子、沥青等(乌金膏),用于恶疮痈疽、久不收口。
马、牛12~24g,猪、羊3~6g。
①含血凝红色素、安息香醇等。②有止痛止血、活血生肌的作用。动物实验能显著地缩短家兔血浆凝血。③对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蒲 黄
香蒲。
本品为香蒲科多年生草本,因附有大量黄色花粉故名。花粉供药用。
生用或炒焦用。
甘,平。入肝、脾、心包经。生用活血行淤,炒黑止血。还有利尿之功。
跌打损伤,淤血作痛,产后恶露不尽,炒用治鼻血、尿血、便血以及各种出血。
出血并兼淤血肿痛者,可生、炒各半同用。
①蒲黄配五灵脂等(失笑散),用于产后淤血腹痛、恶露不尽。②与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乳香、没药等配合,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③配炒前仁、当归、瞿麦、黄芩炭、花粉、大黄等(蒲黄散),用于治马尿血。④配地榆、知母、槐花、杜仲等(十黑散),用于衄血、尿血、便血及各种出血症。
马、牛15~45g,猪、羊6~15g。
孕畜忌用。
①含香蒲甾醇、生物碱、挥发油、脂肪油等。②本品确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增强子宫收缩,故为良好的止血和收缩子宫之药。③煎剂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疗效。
地 榆
地于。
本品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根供药用。
洗净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苦,酸,寒。入肝、肾、大肠、胃经。为凉血之药;也有消肿止痛之功。
血痢肠黄,产后血热、尿血、便血,各种出血以及烧伤等。
本品治烧伤宜生用,止血宜炒炭。
①地榆配黄连、当归、阿胶、乌梅、诃子、木香等(地榆散),治肠黄已久,粪中带血,偏于血虚而兼湿热的患畜。②与瞿麦、车前草、段牡蛎等配合,用于尿血。③与槐花炭、血余炭、白茅根等配合,用于衄血。④与艾叶炭、阿胶、棕榈炭、生地、制大黄等配合,用于子宫出血。⑤与大黄粉、黄连粉、冰片加油调敷患处,用于治疮疡或烧烫伤。
马、牛15~45g,猪、羊6~15g。
血寒与疾病初起者慎服。
①含地榆皂甙,鞣质、糖及维生素A类物质。②局部止血时,其稀溶液比浓液效果好。③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④本品对烧伤时的止血,减少渗出液,促进新皮生长和防止感染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茜 草
茜草根、茜草炭、血见愁。
本品为茜草科多年生蔓茎草本,因茜有西之意,而草本以西方为多故名。药用其根。
洗净切段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苦,凉。入心、肝经。为凉血止血,行血祛淤之药。
鼻血、便血、尿血以及各种外出血等。
本药入血,苦凉凝血故为血热妄行的止血药。但生用能凉血止血;炒炭能收敛止血。
①茜草配大蓟、小蓟、侧柏叶、丹皮、白茅根等(十炭散),用于血热妄行的血热出血及外伤出血。②与大蓟根、侧柏叶、山栀子等配合,用于尿血。③与艾叶、生地、侧柏叶、丹皮、仙鹤草等配合,用于子宫出血。④与黄连、黄芩、地榆、仙鹤草等配合,用于血热便血。⑤与单用或与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等配合,用于跌打损伤。⑥与白茅根、牛膝、五加皮等配合,用于治牛风湿痹痛。
马、牛15~60g,猪、羊6~18g。
孕畜及无淤滞者慎用。
①本品含茜草酸(为一种蒽醌甙)、茜素、紫色精。②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③止血作用主要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④炒炭止血力强,生用凉血力大。⑤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三 七
参三七、广三七、田三七、旱三七、竹节三七。
本品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因叶为左三又四故名。根似人参者,称三七;产于广西镇安(田阳)者,叫田三七;产于云南的称滇三七。为了和菊科土三七(即水三七)相区别,又称旱三七。
洗净,去小根晒干生用或研末冲服。
苦,甘,温。入肝、胃经。为止血定痛,行郁消肿之药,但多用能行血去淤,少用可散血止血。
参三七的止血作用比竹节三七为强,但竹节三七去淤消肿之力较参三七为胜。
四肢骨折,跌打损伤,淤血积聚以及鼻血、尿血、产后出血等。
①三七配自然铜、生龙骨、乳香、没药、麝香、土鳖虫、黄酒(接骨丹),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以及淤血作痛。②与当归、生地、血余炭等配合,用于出血兼有淤血的便血腹痛。③配花蕊石、血余炭等(化血丹),用于衄血、二便下血。④与白芨、琥珀、赭石等配合,用于各种出血。⑤与孩儿茶、血竭、乳香、没药等配合,用于治痈疽肿痛。
马、牛9~30g猪、羊3~9g。
孕畜忌服生品。
①含三七皂甙甲、乙等。②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而有显著的止血作用。③对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④有强心、降压、利尿作用。
白 芨
白芨。
本品为蓝科多年生草本,块根供药用。
原药蒸软后,切片晒干,生用或研末用。
苦,甘,涩,微寒。入肺、肝、胃经。为补肺止血之主药;还可逐淤生新,疗疮止痛;外敷可治痈肿。
肺出血,鼻血,劳伤喘,痈肿等。
本品止血力大、如邪热内积,血分热盛,不宜过早应用,否则热闭于内,更难治疗。
①白芨与阿胶、藕节、生地等配合,用于肺胃出血、外伤出血。②配金银花、皂刺、乳香等(内消散),用于疮黄肿痛、初起未溃。或配白蔹、白矾、龙骨、大黄、黄柏、黄连、木鳖子、雄黄、青黛(白芨拔毒散)为末。面醋调,为治疮黄肿痛外敷之方。③与阿胶、枯矾等配合,用于肺虚劳伤咳喘。④单用与油调涂患处,用于烧伤。
马、牛24~60g,猪、羊6~12g。
邪热内炽、血分热盛者,不宜过早应用。反乌头。
①含白芨胶(为黏液质)、挥发油。②本品为良好的粘浆剂。③对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④为良好的局部止血药,其原理可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
白茅根
茅草根、茅根。
本品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白茅的干燥根茎。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节上小须,洗净切断,晒干生用。
甘,寒。入心、脾、胃经。
鼻血、尿血,水肿,小便不利等。
马、牛18~60g,猪、羊6~18g。
①主要成分为大量钾盐。并含茅根甙、葡萄糖、有机酸等。②本品水浸剂对正常动物有利尿作用,此作用可能与钾盐有关。③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和降低血管通透性而有止血作用。④对急性肾炎有显著散利尿作用。
大(小)蓟
千针草、野红花、马刺蓟。小蓟又称刺儿菜。
本品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大蓟的干燥全草入药。
夏秋季当花盛开时采割。去净根及杂草晒干。
甘,凉。入肝、脾经。为凉血热、止出血、兼行淤止痛之药;也能解毒消肿。
血热妄行而引起的尿血、便血、鼻血、外伤出血以及疮黄肿毒等。
小蓟性味、功用、主治除较大蓟力量稍弱外,均与大蓟相同,小蓟专于止血,大蓟兼治疮黄。
①与生地、蒲黄、丹皮、地榆、侧柏叶等配合,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尿血、便血、衄血、子宫出血。②与白头翁、地榆、大黄等配合,用于治湿热便血。③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配合,用于热毒痈肿、咽喉肿痛、乳痈。
马、牛15~60g,猪、羊6~15g。
脾胃虚寒而无淤滞者忌用。
①大蓟、小蓟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②二者均有降压作用,但小蓟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大蓟则无。炒炭后止血作用比生用为差。
海螵蛸
乌贼骨、乌鲗骨、墨鱼骨。
本品为乌贼科海产动物乌贼鱼之骨入药。
漂洗晒干,生用或炒煅用。
咸,涩,微温。入肝、肾经。为收敛止血,行淤止痛之药;还有益肾固精、敛疮生肌之功;外敷可治创伤出血。
胃肠出血,外伤,疮疡出血以及遗精、遗尿等。
①海螵蛸配茜草、龙骨、牡蛎、山药、阿胶等(理血汤),用于尿血、便血。②与金樱子、芡实、山茱萸、牡蛎、龙骨等配合,用于阳痿早泄、滑精、遗尿。③单用或与蒲黄、五倍子研末外敷,用于外伤出血。④与黄连、黄柏、青黛等配合,用于疮疡多脓、久不收口。
马、牛30~60g,猪、羊9~15g。
①含碳酸钙,少量磷酸钙及氯化钙、胶质等。②外用为良好止血剂,可被组织吸收,对组织又无不良反应。内服用于下焦出血。③有收敛和制酸作用,是由于含碳酸钙。④研为细粉,可治皮肤慢性溃疡。
侧柏叶
柏叶。
本品为柏科常绿乔木侧柏树的细枝和叶,因入药用叶扁而侧生者故名。
生用或炒炭用。
苦,涩,寒。入肺、肝、大肠经。清热凉血偏治上部出血;还有消肿止痛之功。
鼻血、便血、外伤出血,以及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疮黄肿毒等。
①侧柏叶与生地、蒲黄炭、栀子炭等配合,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咳血、尿血、便血。②与炮姜、艾叶、荆芥炭等配合,用于虚寒性出血。③与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配合,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疮黄肿毒。④与花粉、黄芩、桑白皮等配合,用于肺热咳嗽。⑤配炒槐花、荆芥穗、枳壳等(槐花散),用于治肠风下血。
马、牛15~60g,猪、羊6~15g。
①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杜松酸、侧柏酮等。②体外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③对各种因热而引起的内出血,止血效果比较好。④动物实验证实有止咳、祛痰的作用。⑤能舒张气管、肠管的平滑肌。
血余炭
血余、乱发灰。
本品为头发经火炼而成,因发为血之余故名。
煅炭用。
苦,温。入心、肝、肾经。为消肿止血之左使药;还有利水之功。
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等。
①血余炭配侧柏叶、藕节、棕榈炭等(十黑散),用于尿血、便血、衄血、子宫出血。②与黄柏炭、栀子仁、金银花、芥穗炭、地榆炭、瞿麦、木通等配合,用于热伤尿血。③与当归、川芎、滑石、车前子等配合,用于血淤内阻之小便不利。④与炮甲珠、龟板、海金砂等配合,用于治胎衣不下。⑤单用研细撒患处或调膏外敷,用于创伤出血、溃疡不收。
马、牛15~30g;猪、羊3~12g。
①本品含碳素。②动物实验证实,有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作用。③有轻微的利尿作用。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理血药归纳简表
img20
(三)理血方
1.行血方。
当归散(出《元亨疗马集》)
当归30g、红花21g、没药21g、丹皮24g、黄药子21g、白药子21g、天花粉24g、琵琶叶24g、桔梗15g、白芍30g、大黄24g。
共为末。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和血祛淤,宣肺化痰。
马肺把胸脯痛。
本方为治疗因肺气把搏,气血郁滞而引起的肺把胸脯痛之效方。方中以当归、红花行淤活血;没药、丹皮散淤消肿;胸膊为肺所在之处,肺气郁滞不畅引起胸膊疼痛,故以清肺化痰的二药、花粉、耙叶、桔梗,清肺热而宣肺气,使肺热清而疼痛止,肺气宣则淤血散;并配白芍、大黄敛阴泄热,荡涤凝淤败血,气血畅行,则诸痛自止。凡淤血必兼气滞,而本方重用行淤之剂而少用行气之品,如酌加行气药一、二味则效更捷。
化生汤(出《傅青主女科》)
当归60g、川芎30g、桃仁30g、炮姜18g、灸草24g。
共为末,黄酒半斤为引,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服。
活血消淤。
产后恶露不尽,腹内淤血作痛。
产后多血虚,而本病系血淤,故方中以大剂全当归养血和血,川芎活血祛淤,因虚中多挟寒,又以炮姜暖中寒,桃仁破胞宫局部之淤滞,灸草调和诸药。凡因虚中挟实,淤滞作痛,都可应用,临用时如配合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则效果更好。
活络效灵丹
当归45g、乳香30g、没药30g、丹参24g。
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活血祛淤,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淤血作痛。
本方主证为气血淤滞作痛。故方中以丹参和血祛淤,凉血止痛;当归和血养血,扶正祛邪;更以乳香、没药和血理气,逐淤生新而定痛。凡诸疼痛,由气血淤滞而引起者,均可投以本方,但在应用时还可随证化裁,不可拘泥。
消疮饮
银花45g、防风18g、白芷18g、当归尾30g、赤芍30g、花粉24g、贝母21g、陈皮18g、乳香21g、没药21g、皂角刺(炒)21g、穿山甲(炙)21g。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疮疡肿毒初起,赤肿灼痛,属于阳证者。
本方是疮黄初起的常用方。方中银花清热败毒,防风、白芷祛风消肿,归尾、赤芍活血化淤;花粉、贝母、陈皮理气化痰而消肿硬;乳香、没药散淤定痛;皂角刺、穿山甲消肿攻坚。合而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本方服后使脓未成者可消,脓已成者能溃,但已溃之后不再用此方。
复元活血汤(出《医学发明》)
柴胡24g、瓜蒌根24g、当归24g、红花24g、甘草15g、山甲珠15g、大黄30g、桃仁21g。
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活血祛淤,消肿止痛。
闪伤胸胁作痛。患者表现不愿迈步,触压患处,疼痛,疼痛拒按,站立时头颈伸直,前肢剧痛;初起舌色稍红,呼吸增数,中后期口色赤红,黄苔满布,体温升高。
本方所主系因跌打损伤,劳役过猛,致使淤血凝于胸胁,痞气积在胸中而作痛。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故方中以柴胡疏肝理气以活血;当归清养肝血以和血;红花、桃仁、穿山甲行血祛淤以止痛;瓜蒌根、甘草润燥缓急兼定痛;更大黄荡涤凝淤败血,使淤去而生新。诸药配合,用治上述之症,多能取效。血淤必有气滞,本方重用行淤而少理气之药,如酌加一二味,效果更佳。
膈下逐淤汤(出《医林改错》)
当归30g、川芎18g、赤芍24g、丹皮21g、五灵脂(炒)24g、桃仁24g、乌药21g、枳壳18g、延胡索18g、香附18g、甘草18g。
共为细末,开水冲调,或煎汤,候温。马一次灌服。
活血,行气,祛淤。
为治淤血滞气之方。此方在养血之中,佐以行气祛淤之品,补中兼攻,不致伤正,故适用于病畜体弱而有气滞血淤之证。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丹皮活血化淤;五灵脂、桃仁、红花逐行淤血;乌药、枳壳、延胡素、香附行气祛淤;加甘草以缓和诸药,故为从气、血两方面着手治肠胃间气滞血淤之证。
失笑散(出《和剂局方》)
五灵脂,蒲黄各等分为末,马、牛每服60~90g。
活血,散淤,止痛。
用于气滞不行,淤血内停以致疼痛不安以及产后恶露不行。
方中五灵脂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蒲黄辛平入肝,生用则破血。故为行血破血之剂,且不伤脾胃,而治产后腹痛及恶露不行。临诊时,也可配合他药化裁使用。
瓜蒌散出《寿世保元》
大瓜蒌60g、酒当归45g、乳香24g、没药24g、生草24g。
共为细末,黄酒ml为引,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化痰祛痰,消肿止痛。
乳痈肿痛。
本病为痰、湿、气郁结不散化而为火,致成化痰利湿,活血祛淤,消肿止痛为治则。方中以瓜蒌消热化痰,解郁散结;当归、没药、乳香养血活血,祛淤止痛;二者配合,痰湿化,郁血活,则肿消痛止,更以生草调诸药,解疮毒,使为治乳痈之良方。
临床应用时,如肿痛严重,可加清热解毒,行气散结的地丁草、蒲公英、金银花、木香,其效尤速。
接骨丹(经验方)
三七30g、自然铜45g、生龙骨60g、乳香30g、没药30g、麝香1.5g(另包)、土鳖虫30g、黄酒ml。
麝香加水先灌,其他药物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马一灌服。
活血散淤,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骨折,淤血作痛。
方中以自然铜、龙骨接骨续筋而止痛;乳香、没药土鳖虫逐淤活血而生新;三七、麝香散淤止血而消肿;更以黄酒通行血脉使药达病所。凡见上述之症,都可选择应用。
白芨拔毒散(经验方)
白芨30g、白蔹15g、白矾30g、龙骨30g、大黄24g、黄柏30g、黄连15g、木鳖子9g、雄黄30g、青黛15g。
共为细末。面醋调和如粥状,敷于患处。
清热解毒,敛疮消肿。
各种疮黄肿痛的初期。
白芨、白蔹、白芨、龙骨敛疮消肿;大黄、黄柏、黄连清热泻火,燥湿化痰;木鳖子、雄黄解毒疗疮;青黛助3疮毒。本方对于疮黄肿毒未破溃者,外敷有消肿止痛之功。
2.止血方
小蓟饮子(出《济生方》)
鲜生地45g、淡竹叶24g、木通12g、生草梢21g、当归24g、蒲黄(炒黑)24g、小蓟30g、藕节30g、炒栀子30g、滑石30g。
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凉血止血,清热通淋。
马骡尿血,小便短赤,口渴烦躁,心热舌疮等。
本方主证系因心经积热下移小肠所引起。故以清心经积热的导赤散(生地、竹叶、木通、生草梢)加当归、蒲黄、小蓟、藕节、栀子、滑石而成。方中以生地清血热而凉心血;竹叶、木通清心与小肠之火;而生草梢使达尿道而定痛;至于当归、蒲黄、小蓟、藕节既和血又止血,使止血而不致淤滞,和血而不致妄行,更以清三焦热而助利小便的栀子,助清热而止血的滑石,合用而成为治尿血之主方。
地榆散丸(出《普济方》)
当归(微炒)30g、阿胶(糯米炒)24g、地榆(微炒)30g,黄连18g、木香12g、乌梅18g、诃子肉(炒,取肉秤)18g。
共为末,开水冲调,马一次投服。
清化湿热,固涩止泻。
便血日久不愈,或下血水,营血大伤,肠中有湿热者。
此为治血痢已久,偏血虚又挟湿热之方。方中以地榆、黄连清热凉血,止血妄行;当归、阿胶培补心肝之血以助生血之源;乌梅、诃子肉收涩大肠以止血便;更以木香一味调理气机,使补而不腻,寒而不凉。诸药配合为治疗肠黄已久引起神倦力乏,脉虚而数,舌光无苔,粪中带血之症。
秦艽散(出《元亨疗马集》)
秦艽30g、瞿麦24g、当归24g、赤芍30g、蒲黄21g、黄芩24g、山栀24g、大黄30g、花粉21g、车前子21g、竹叶6g、生草梢15g。
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尿血。
本方为治尿血的主方。方中秦艽、瞿麦清利湿热而止血;当归、赤芍、蒲黄补血和血而止血;黄芩、山栀、大黄清热降火,止血妄行;花粉、车前子滋阴养液引热下行;更以甘草梢,竹叶清心火而引药直达病所。诸药配合为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的方剂,凡因血分淤热妄行引起的尿血,投之确能见效。
槐花散(出《本事方》)
、槐花(炒)60g、柏叶(杵焙)60g、荆芥穗24g、枳壳24g。
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马食前一次投服。亦可水煎服。
清肠止血,疏风利气。
肠风下血或便中夹血,血色鲜红者。
前人认为大便带血,色鲜者为肠风,乃由风热或湿毒壅遏胃肠血分,血渗肠道所致。方中槐花清热兼止血;柏叶凉血止血,荆芥理气疏风;佐以枳壳行气宽肠。合奏清肠凉血疏风之功,风热湿毒一清,则便血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