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m.39.net/pf/a_4518157.html
多年前,早在我国宋朝时期,中国人民已经发明了通过接种牛痘治疗和预防天花。这一创新也奠定了世界防疫学的基础。从中医角度讲述要不要接种疫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应根据自身体质进行判定。
我记得小时候学校经常安排学生排着队接种疫苗。直到今天,其情其景尚且记忆犹新。有幸的是,当时还没有冰箱与空调,我们的体质尚没有被寒化成三阴阳虚,因此,体内的正气尚能与疫苗抵抗,打了疫苗之后基本上没有多少异常反应。但现在,随着冰箱与空调的普及,冷饮冷食越来越多,不少人已经出现三阴体质,当前还能选择接种疫苗吗?
从中医来看,疫苗是什么?
疫苗的实质是什么。疫苗其实就是灭活的病毒。在中医看来,疫苗属于病邪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通过注入体内极少量的病毒,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这是疫苗的基本原理。
一般人若属三阳体质,其人阳气偏旺,即使少量的邪气入体,亦能产生有效抵抗,从而产生抗体,这就有了防疫学上的意义。因此,接种疫苗当根据个体来推广。平素阳气旺盛者,可不拒绝疫苗。但若属三阴体质,三阴阳气偏虚的,或有各种炎症肝肾疾病的,或发烧的,或正在感冒的,都不可滥接种疫苗。当然首要条件是疫苗必需是合格的。
三阴体质对于疫苗所产生的反应,其实就是抵抗无力。表面上看好象也没有什么。但邪气内伏三阴,隐藏为患。以后当正气不足,体质下降,或者四时气候变化剧烈,或者外感六淫时,内伏于三阴的邪气会与外邪相引,透出为患。不病则已,病则不轻。况且,疫苗邪入少阴亦损伤心神。
疫苗属于阴寒之毒,虽已经灭活,但其性质未变。阳气充足之人被注射疫苗后,正气奋起抵抗,与邪气相搏,欲祛邪外出,表现为发烧、头痛、头晕等反应,这是正气抵抗邪气的必然反应;若平素阳气不足之人贸然注射疫苗,则正不胜邪,而邪气内陷三阴,多为表现为面色变青,精神萎靡。若邪气内陷,则为患最烈:陷入少阴,轻则精神不振,重则成胸闷、癫痫、神志昏迷,甚至休克、死亡;陷入太阴则脾阳不振,四肢不温,或腹痛、呕吐、咳嗽,甚则肌萎瘫痪,水湿内停则腹泻、苔白;陷入厥阴则寒热交作,或痉挛抽搐.
到底能不能接种疫苗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某专家明确指出: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疫苗没有绝对安全的,小概率事件可能出现,但是两者权衡,风险收益相比,收益方面要大得多。如果现在不种,可能后患无穷。如果疫苗接种者出现疼痛、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等现象,属于正常反应。亦有某专家指出:事实上,接种疫苗一定会出现很轻微的感染,否则接种就没有效果,而体质较差的人其副作用反应可能越强。但这些副作用如发热、白血球降低等多是一过性的,很快就能自己恢复。
所以说,当前的主流观点是:即使有些不良反应,接种疫苗仍然是值得的。
西医的道理是先伏点邪气在体内,激发起抵抗力,这样会预防更多的邪气侵入。
把疫苗注入体内,三阳体质的人会出现发烧,然后产生免疫力。这是最好的结果。
三阴体质的人普遍阳气不足,也就是说,素体阳虚。此时如果再接种疫苗,就是寄希望于人体有限的阳气能被病毒激活,产生抵抗力。但如果阳气实在无力抵抗的话,疫苗之毒就会直接进入三阴层次了。
由此,接种疫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于疫苗,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既包括中医的,也包括西医的。然后自己多琢磨琢磨,不要轻易拿自己作试验品。
经常有人问,疫苗要不要打?我们的观点是疫苗当然可以打,条件是如果疫苗质量正常,如果肾精充盛,如果气血健旺,如果素体阳足且平时不畏冷,如果没有外感邪气而感冒发烧咳嗽恶寒,如果身体不是三阴体质,如果女子没有来月经,如果最近没有大的失血脱液,如果精神正常心情舒畅。否则,建议审慎注射疫苗。
其实西医也明确地说明,有以下情况的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近三百年来,中医中药对于防治传染病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当遇到猪流感、SARS、新冠横行之时,中医也都在不同地方和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他的力量和正确性。
为了治疗传染病,西医拼命用各种抗病毒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终非唯一正确的做法。面对药物,病毒会变异,变得更强大,更不怕药物,如此则新的抗病毒药物亦需不断被发现,否则就跟不上病毒的变异。如此下去,不等新药研发出来,病毒已经把人类给灭亡了。对于病毒,中医的观点是扶足正气,拒邪于身外,而不是杀死病毒。自然界有其规律,人类不能总想着改变自然,那是迟早要受到报应的。非典、猪流感可能仅仅是个警告。如果长此以往,忽视环境,肆意破坏大自然,以后,人类如何再抵抗下一次的病毒攻击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