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海安旧时海安种花儿先生是指园艺工

过去,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不仅传染面广,而且危害性大,重则夭亡,轻则麻脸。所以大家小户都怕有人“出天喜”。因此一般人家都要请种花儿先生替小孩种“牛痘”,知道这是预防天花最安全可靠的办法。我们父辈的两臂上都有种“牛痘”的花儿。上小学时,我们也种过“牛痘”。

听老人说,从前染上天花或是出痧子的小孩,都戴一顶红布帽子以遮阳光,保护眼晴。每当天花流行季节,不管是否出过天花的儿童,都在帽子上钉一条寸把长几分宽的红布条,写上“天花已过”四个字,祈求不再染上天花。同时,很多人家都把小孩带到“痘神祠”去敬香磕头,求神保佑不受天花的危害。当年大的集镇、村庄都有“痘神祠”。如果家中有人染了天花,则要在门前墙垛上贴一张红纸写的“天花大喜”,以示这一家有人“出天喜”(即天花)。这虽属迷信,却含有招呼外人“请勿入宅”的意思,客观上起了防止传染的作用。出天花的小孩,戴顶红帽子遮阳保护眼晴,也是合乎卫生要求的。

预防天花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牛痘”。接种“牛痘”有“本种”、“洋种”之分。

本种“牛痘”实质上是“人痘”,即有浆童过浆,用浆童痘疮的落痂碾细,接种在一个健康儿童两臂外上侧划破皮的地方(旧法种痘大多是一边四颗,现在七八十岁的人左右臂上都有),包裹后一个礼拜看这个儿童的痘疮是否饱满,泡中的浆液已呈脓状,即称为“足浆”,就可以把其中的浆液取下过给其他十几个、二十几个儿童,即称为“过浆”。这一天就叫作“浆期”。授浆儿童即称为“浆童”。受浆的儿童即是种了“牛痘”。旧社会儿童种“牛痘”应付的报酬,一般给“种花儿先生”一枚银元,给浆童两个二毫角子(即小洋四角)等于一百个铜钞(又叫做铜板)。旧法接种,没有消毒程序,往往使小孩局部发生溃疡,使受种儿童备受痛苦,甚至会引起发热,同时还有被传染先天遗传性梅毒、腋臭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疾病的可能(如肺结核、肝炎等)。所以旧法接种,一般家庭都特别慎重,接种后,先要连续三天吃茼蒿、菠菜、野生食用菌(俗称“圈子”)、蘑菇等素发物,再连续三天吃鲫鱼汤、鸡汤等荤发物,以后再吃乌鱼汤(又名黑鱼)和败毒的中药:金银花、生甘草、绿豆衣、净蝉衣、丝瓜络等,以促使痘疮早日落痂(亦称蜕疤),以避免以后发生疮疖。

洋种“牛痘”是用玻璃管装的牛痘浆苗。牛痘是痘疮病毒引种在牛腹上产生的痘浆,经过严密消毒装入玻璃管内,接种给人。解放后,在党和政府极力倡导与推广下,普遍使用“洋种”接种,避免了旧法带来的种种弊端,同时也是天花这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得到彻底控制,以至消灭。现在城乡再也看不到一个年轻的“麻子”了。旧时的“种花儿先生”也早就消失了。

(程太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bm/7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