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悟孙宁玲坏事变好事从疫情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洗澡时我无意中看到了胳膊上种的牛痘疫苗的瘢痕,这勾起了我对过去疾病流行的一些回忆。

我的儿童时代患过猩红热,水痘,肺炎,对发病时自己的痛苦和父母的焦虑记忆犹新。后来,我看到周边很多人得了肝炎、肺结核、那时的医疗保健在我国还处于低级阶段,人们对防病知识的缺乏,很难阻断一些传染病的传播。甲肝和乙肝的传播使得我国成了一个肝病的大国,这许多都与不良的健康习惯有关。

年末突发COVID-19疫情,迅速在全球泛滥和传播,使近万人遭受疾病侵害,近万人死于这种恶性传染病。这是疾病给全球带来的灾难,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警觉。

在疫情面前中国带了个好头,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第一次化零为整在一个硕大的国家,统一部署,一致抗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战疫成功,我们总结了四条宝贵策略经验:医院,全民隔离,派出专业医疗队支援,把住外源输入关口;技术经验当然就是戴口罩和勤洗手。这6条措施使中国这个民族和国家迅速的摆脱了疫情的困扰,快速进入经济发展期。这就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而我们再看美国、欧洲没有把握住这6条,还仍然处于被疾病困扰的境地。所以我们要以国家为荣,在疫情期间全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一个国家进步,这是精神文明的体现。

对一个疾病的态度能够反映出人民健康文明过程中的态度。从八国联军到鸦片战争,被奴役中国人民疾病缠身,甚至被称之为“东亚病夫”,那时基层广大的民众,没能获得良好的健康教育,吸毒、吸大烟、肝病、传染病。。。。。解放后中国在医疗保健上加大投入,建立了儿童免疫疫苗的接种,遏制了天花、水痘、猩红热这些曾经困扰中国健康恶性传染病,但一些生活方式的传染病结核、肺病、肝病虽有改善,但仍然收效甚微,因为生活方式的传染病是与生活习惯相关的。

旧社会中形成的和社会发展中遗留下生活习惯上的一些陋习,比如:不爱洗手,随地吐痰,咳嗽喷嚏不捂嘴,吸烟等等,仍潜移默化的遗留在人生的印迹之中。所以肺结核一直有抬头的趋势,肺炎、肺癌、肝癌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尽管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防疫费用开发疫苗,研制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但并未能切断“源头”。

年COVID-19疫情,政府下令隔离,全员“佩戴口罩”“勤洗手”不论是白领还是蓝领,上到中央领导,下到贫民百姓,在出入所有公共场都是如此。大众从不习惯到习惯,从被动到主动,连续近11个月,慢慢养成习惯,我看到就是那些最最不讲究卫生的人群也都慢慢地形成了多洗手,戴口罩的简单卫生习惯。

现在我们走到中国的任何城市的公共场合都可以看到主动戴口罩人的可以占70%以上人群,随时洗手的习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在疫情后近1年的时间内,这种主动健康的习惯使得结核、肝炎、呼吸系统疾病、痢疾肠炎的门诊量明显减少(因为呼吸道感染---戴口罩就可以避免,肝炎和痢疾肠炎是由消化道传染---洗手就可以避免),并获得了意想不到公共健康的益处。这得力于这2个简单卫生习惯的改变。“戴口罩”和“勤洗手”就这么2个不起眼的卫生习惯却给国家带来的极大的效益经济比。

一场疫情虽是坏事,在疫情过程中,国家进行全员健康总动员,将最简单的医学和防护知识传递给大家并快速深入人心,在重要的公共场所(飞机、公共交通,影院、超市及商场等)一定要戴口罩,回到单位和家里要洗手,采取这些措施使全民懂得了戴口罩和洗手的重要性,使得每年都发生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大幅度的减少,维护了一个国家和个人的健康。

坏事变成了好事---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健康理念的进步,也带来了健康、精神文明的进步。

作者:医院孙宁玲教授

编辑:昕亚

审核:黄晶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bm/7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