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市两种新冠病毒疫苗年12月3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批准上市,成为第一支国产新冠灭活病毒疫苗。除此之外我国还有3种灭活疫苗被批准用于紧急使用,分别是科兴中维、中生武汉所、中生北京所生产的灭活疫苗。年1月25日,复星医药联合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产品復必泰获得了香港的紧急使用许可,将于二月下旬从德国抵达香港。针对我国已上市的两种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分别有什么优缺点?两种疫苗的发展历史灭活疫苗是疫苗制备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即在体外培养病毒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然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最早的“疫苗”可以追溯到16世纪,明朝隆庆年间为了预防天花,我国古代医学家将天花患者康复后的皮肤痂皮磨碎成粉,吹入未患病的儿童的鼻腔。这里康复患者的“皮肤痂皮磨碎成粉”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灭活病毒的一种过程,但是不排除这种方法仍然会保留一些活病毒,从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当时这种方法让种痘人群的死亡率大幅降低,因此从我国传至亚欧各国,并在年成为英国王室官方允许的接种方法。隆庆年间接种天花皮肤痂皮在传到英国后,一位英国医生发现挤牛奶的女工接触患有牛痘的牛后,便不会再感染天花。他产生了好奇,为什么挤牛奶的女工会产生这种免疫力?于是他开始在24名志愿者身上接种了“牛痘”以观察是否能预防天花,并取得了成功。今天疫苗的英文单词“vaccine”中“vacca”的词根在拉丁语中就是指牛,这位英国医生就是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r)。年,他发明的天花疫苗是世界上的第一支疫苗,他也因此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免疫学之父爱德华·詹纳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着手研究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毒能在狗、猫的唾液腺中繁殖,咬人后通过的伤口残留唾液使人感染。在当时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人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兴奋、呼吸困难和进行性瘫痪等,一但被狂犬病病犬咬伤,死亡率近乎%。年巴斯德以减毒的方式研制出减毒狂犬病疫苗,其名声引来大西洋彼岸的求助,当时美国新泽西几名男童遭到感染狂犬病的犬只攻击,性命垂危。这起新闻引起美国民众的重视,自发集资协助这几名男童跨越大西洋至巴黎,寻求巴斯德的救助,而巴斯德也不负众望,利用他研究出的狂犬病疫苗,成功治疗了一例受狂犬咬伤的9岁儿童。因此也有了我们沿用至今的狂犬病疫苗。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由此可知,灭活疫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疫苗制备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种过的大多数疫苗都是采用灭活病毒的形式制备而来的,如百白破、甲肝疫苗等。但是灭活疫苗最主要的问题是接种剂量大,针对新出现的病毒,疫苗的产量很难跟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mRNA疫苗由于生产速度快,技术更简便与灭活病毒疫苗形成鲜明对比,关于mRNA疫苗,详见:十年磨一剑:mRNA疫苗诞生史两种疫苗的保护作用对比国药集团表示灭活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良好,对新冠病毒保护的有效性约为79%,虽然低于RNA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数据95%,但这可能是由于灭活病毒这种形式,使其诱导的免疫保护力更弱。由于新冠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生突变,而现有疫苗是基于突变之前的病毒特征研发而来,因此可能会面临着即使接种疫苗也无法避免感染变异病毒的情况。目前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