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部分厦门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物种简

白癜风治疗 http://www.xftobacco.com/m/

厦门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物种简介

植物部分

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Linn.)J.Sm.

蚌壳蕨科

1

形态特征:大型蕨类。高可达3m,根状茎粗壮,木质,平卧或有时转为升,密被柔软锈黄色长毛茸,形如金毛狗头。叶同型,有粗长的柄,叶片大,广卵形,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线形,有锯齿,叶脉分离。孢子囊群着生叶边,顶生于小脉上,囊群盖两瓣状,革质,分内外两瓣,内瓣较小,形如蚌壳。孢子囊梨形,有长柄,侧裂;孢子为三角状的四面形,透明,无周壁。

分布:产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浙江、江西和湖南南部。生于山麓沟边及林下阴处酸性土上。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日本冲绳及印度尼西亚都有分布。

经济用途:有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脊强、足膝软弱无力、风湿痹痛、尿频、遗精、白带过多。根状茎顶端的长软毛可以作为止血剂。也可栽培为观赏植物。

桫椤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R.M.Tryon桫椤科

2

形态特征: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fl.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50厘米,宽14-18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12厘米,宽1.2-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有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有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的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有锯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孢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囊群盖球形,薄膜质,外侧开裂,易破,成熟时反折覆盖于主脉上面。

分布:产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江西。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米。也分布于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北部、缅甸、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和印度。

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

樟科

3

别名:香樟、芳樟、油樟、樟木、乌樟、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小叶樟、樟树。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上部每边有侧脉1-3-5(7)条.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叶柄纤细,长2-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圆锥花序腋生,长3.5-7厘米,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宽达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具纵向沟纹。花期4-5月,果期8-11月。

分布:产南方及西南各省区。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经济用途: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

红楠MachilusthunbergiiSieb.etZucc.

樟科

4

常绿中等乔木,通常高10-15(20)米;树干粗短,周围可达2-4米;树皮黄褐色;树冠平顶或扁圆。枝条多而伸展,紫褐色,老枝粗糙,嫩枝紫红色,二、三年生枝上有少数纵裂和唇状皮孔,新枝、二、三年生枝的基部有顶芽鳞片脱落后的疤痕数环至多环。顶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鳞片棕色革质,宽圆形,下部的较小,中部的较宽,先端圆形,背面无毛,边缘有小睫毛,上部鳞片边缘的毛浓密。叶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4.5-9(13)厘米,宽1.7-4.2厘米,先端短突尖或短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革质,上面黑绿色,有光泽,下较淡,带粉白,中脉上面稍凹下,下面明显突起,侧脉每边7-12条,斜向上升,稍直,至近叶缘时沿叶缘上弯,多少呈波浪状,侧脉间有不规则的横行脉,小脉结成小网状,在嫩叶上可见,构成浅窝穴,在老叶的两面上常不太明显;叶柄比较纤细,长1-3.5厘米,上面有浅槽,和中脉一样带红色。花序顶生或在新枝上腋生,无毛,长5-11.8厘米,在上端分枝;多花,总梗占全长的2/3,带紫红色,下部的分枝常有花3朵,上部的分枝的花较少;苞片卵形,有棕红色贴伏绒毛;花被裂片长圆形,长约5毫米,外轮的较狭,略短,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面上端有小柔毛;花丝无毛,第三轮腺体有柄,退化雄蕊基部有硬毛;子房球形,无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花梗长8-15毫米。果扁球形,直径8-10毫米,初时绿色,后变黑紫色;果梗鲜红色。花期2月,果期7月。

分布:产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生于山地阔叶混交林中,在东部各省及湖南(莽山),垂直分布在海拔米以下,福建、台湾和广西则多见于海拔米以下。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经济用途:红楠边材淡黄色,心材灰褐色,硬度适中,气干比重0.62,绝对比重为0.55,供建筑、家具、小船、胶合板、雕刻等用。叶可提取芳香油。种子油可制肥皂和润滑油。树皮入药,有舒筋活络之效。在东南沿海各地低山地区,可选用红楠为用材林和防风林树种,也可作为庭园树种。

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hunb.)Nakai

三白草科

5

常绿半灌木;茎与枝均有膨大的节。叶革质,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具粗锐锯齿,齿尖有一腺体,两面无毛;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托叶钻形。穗状花序顶生,通常分枝,多少成圆锥花序状,连总花梗长1.5-4cm;苞片三角形;花黄绿色;雄蕊1枚,花药2室;子房球形或卵形,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熟时亮红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生于亚热带地区海拔-m的山坡、沟谷林下荫湿处。全株供药用,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Schott

天南星科

6

别名:姑婆芋、羞天草、隔河仙、天荷、天合芋、大麻芋、朴芋头、大虫楼、大虫芋、老虎芋。

大型常绿草本植物,具匍匐根茎,有直立的地上茎,随植株的年龄和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不同,茎高有不到10厘米的,也有高达3-5米的,粗10-30厘米,基部长出不定芽条。叶多数,叶柄绿色或污紫色,螺状排列,粗厚,长可达1.5米,基部连鞘宽5-10厘米,展开;叶片亚革质,草绿色,箭状卵形,边缘波状,长50-90厘米,宽40-90厘米,有的长宽都在一米以上,后裂片联合1/5-1/10,幼株叶片联合较多;前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长胜于宽,I级侧脉9-12对,下部的粗如手指,向上渐狭;后裂片多少圆形,弯缺锐尖,有时几达叶柄,后基脉互交成直角或不及90度的锐角。叶柄和中肋变黑色、褐色或白色。花序柄2-3枚丛生,圆柱形,长12-60厘米,通常绿色,有时污紫色。佛焰苞管部绿色,长3-5厘米,粗3-4厘米,卵形或短椭圆形;檐部蕾时绿色,花时黄绿色、绿白色,凋萎时变黄色、白色,舟状,长圆形,略下弯,先端喙状,长10-30厘米,周围4-8厘米。肉穗花序芳香,雌花序白色,长2-4厘米,不育雄花序绿白色,长(2.5-)5-6厘米,能育雄花序淡黄色,长3-7厘米;附属器淡绿色至乳黄色,圆锥状,长3-5.5厘米,粗1-2厘米,圆锥状,嵌以不规则的槽纹。浆果红色,卵状,长8-10毫米,粗5-8毫米,种子1-2。花期四季,但在密阴的林下常不开花。

分布:产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拔米以下,常成片生长于热带雨林林缘或河谷野芭蕉林下。国外自孟加拉、印度东北部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都有。也有栽培的。

经济用途:根茎供药用,对腹痛、霍乱、疝气等有良效。又可治肺结核、风湿关节炎、气管炎、流感、伤寒、风湿心藏病;外用治疗疮肿毒、蛇虫咬伤、烫火伤。调煤油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兽医用以治牛伤风、猪丹毒。本品有毒,须久煎并换水2-3次后方能服用。鲜草汁液皮肤接触后搔痒,误入眼内可以引起失明;茎、叶误食后喉舌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恶心、腹泻、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民间用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嗽以解毒。根茎富含淀粉,可作工业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

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Lindl.

兰科

7

根状茎通常较粗壮,匍匐,直径3-8毫米或更粗,具较密的节和较多的根,相距5-15毫米或更短距离生假鳞茎;假鳞茎狭卵状长圆形,大小变化甚大,一般长1.6-8厘米,宽5-23毫米,基部收狭成柄状;柄在老假鳞茎尤为明显,长达1-2厘米。叶2枚,生于假鳞茎顶端,倒卵状椭圆形、倒披针状椭圆形至近长圆形,长5-22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近短尾状,具3条较明显的脉,干后多少带黑色;叶柄长1-5厘米。花葶生于幼嫩假鳞茎顶端,发出时其基部连同幼叶均为鞘所包,长12-38厘米;总状花序常多少外弯,具数朵至20余朵花;花序轴稍左右曲折;花苞片长圆形至宽卵形,常多少对折,长1-1.7厘米,宽6-8毫米,宿存,至少在花凋谢时不脱落;花梗和子房长4-8毫米;花白色或带浅黄色;中萼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0毫米,宽4.5-6毫米,凹陷成舟状,背面略有龙骨状突起;侧萼片卵状披针形,略狭于中萼片,具较明显的龙骨状突起;花瓣披针形,长9-10毫米,宽1.5-2毫米,背面略有龙骨状突起;唇瓣轮廓近宽卵形,略3裂,下半部凹陷成半球形的囊,囊两侧各有1个半圆形的侧裂片,前方的中裂片卵圆形,长、宽各约4-5毫米,先端具短尖,囊内无附属物;蕊柱长4-5毫米,中部以上具翅,翅围绕药床;蕊喙宽舌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5-3厘米,宽1-1.6厘米,有6棱,3个棱上有狭翅;果梗长4-6毫米。花期4-5月,果期9月至次年1月。

分布:产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和西藏。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岩壁上或岩石上,海拔通常在米以下,少数可达米。越南、缅甸也有分布。

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Tutch.

壳斗科

8

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厘米,大树的树皮纵深裂,厚达1厘米,块状剥落,小枝有皮孔甚多,枝、叶均无毛。叶革质,卵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5-13厘米,宽1.55.5厘米,顶部长渐尖,常向一侧弯斜,基部一侧较短或甚偏斜,且稍沿叶柄下延,压干后常一侧叠褶,有时兼有两侧对称的叶,全缘或在顶部有少数浅裂齿,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稍凸起,其余平坦,很少裂缝状浅凹陷,侧脉每边8-11条,甚纤细,当年生叶两面同色,二年生叶的叶背常带淡薄的银灰色;叶柄长7-10毫米,稀更长。雄花序穗状或圆锥花序,花序轴无毛,花被片内面被疏柔毛;雌花的花柱3或2枚。果序轴横切面径2-5毫米;壳斗有1坚果,阔卵形,顶狭尖或钝,连刺径长20-30毫米,2-4瓣开裂,壳壁厚约1毫米,刺长6-10毫米,壳斗顶部的刺密集而较短,通常完全遮蔽壳斗外壁,刺及壳壁被灰白色或灰黄色微柔毛,若壳斗近圆球形,则刺较疏少,近轴面无刺;坚果阔圆锥形,顶部锥尖,宽10-14毫米,无毛,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花期4-6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分布:产长江以南各地,但海南、云南不产。见于海拔-米丘陵或山地疏或密林中。在常绿阔叶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常为主要树种。

经济用途:木材淡棕黄色或黄白色,环孔材,年轮近圆形,仅有细木射线。

朱砂根ArdisiacrenataSims

紫金牛科

9

别名:凉伞遮金珠、平地木、石青子、珍珠伞、大罗伞、郎伞树、龙山子、豹子眼睛果、万雨金。

灌木,高1-2米,稀达3米;茎粗壮,无毛,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片革质或坚纸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长7-15厘米,宽2-4厘米,边缘具皱波状或波状齿,具明显的边缘腺点,两面无毛,有时背面具极小的鳞片,侧脉12-18对,构成不规则的边缘脉;叶柄长约1厘米。伞形花序或聚伞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近顶端常具2-3片叶或更多,或无叶,长4-16厘米;花梗长7-10毫米,几无毛;花长4-6毫米,花萼仅基部连合,萼片长圆状卵形,顶端圆形或钝,长1.5毫米或略短,稀达2.5毫米,全缘,两面无毛,具腺点;花瓣白色,稀略带粉红色,盛开时反卷,卵形,顶端急尖,具腺点,外面无毛,里面有时近基部具乳头状突起;雄蕊较花瓣短,花药三角状披针形,背面常具腺点;雌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略长,子房卵珠形,无毛,具腺点;胚珠5枚,1轮。果球形,直径6-8毫米,鲜红色,具腺点。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有时2-4月。

经济用途:产我国西藏东南部至台湾,湖北至海南岛等地区,海拔90-米的疏、密林下荫湿的灌木丛中。印度,缅甸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至日本均有。

经济用途: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根、叶可祛风除湿,散瘀止痛,通经活络,用于跌打风湿、消化不良、咽喉炎及月经不调等症。果可食,亦可榨油,土榨出油率20-25%,油可供制肥皂。亦为观赏植物,在园艺方面的品种亦很多。

金樱子RosalaevigataMichx.

蔷薇科

10

别名:刺梨子、糖罐子、山石榴、山鸡头子、糖樱竻、油饼果子。

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花单生于叶腋,直径5-7厘米;花梗长1.8-2.5厘米,偶有3厘米者,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

分布:亚热带各省区。喜生于海拔-米的向阳山野、田边、溪畔。

经济用途:根皮含鞣质可制栲胶,果实可熬糖及酿酒。根、叶、果均入药,根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解毒收敛等功效;叶外用治疮疖、烧烫伤;果能止腹泻并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桃金娘科

11

灌木,高1-2米;嫩枝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8厘米,宽1-4厘米,先端圆或钝,常微凹入,有时稍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初时有毛,以后变无毛,发亮,下面有灰色茸毛,离基三出脉,直达先端且相结合,边脉离边缘3-4毫米,中脉有侧脉4-6对,网脉明显;叶柄长4-7毫米。花有长梗,常单生,紫红色,直径2-4厘米;萼管倒卵形,长6毫米,有灰茸毛,萼裂片5,近圆形,长4-5毫米,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1.3-2厘米;雄蕊红色,长7-8毫米;子房下位,3室,花柱长1厘米。浆果卵状壶形,长1.5-2厘米,宽1-1.5厘米,熟时紫黑色;种子每室2列。花期4-5月。

分布: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湖南最南部。生于丘陵坡地,为酸性土指示植物。分布于中南半岛、菲律宾、日本、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

经济用途: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

秋茄树KandeliaobovataSheueC.R.,H.Y.Liu,andJ.W.H.Yong红树科

12

别名:水笔仔、茄行树、红浪、浪柴

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树皮平滑,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椭圆形、矩圆状椭圆形或近倒卵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顶端钝形或浑圆,基部阔楔形,全缘,叶脉不明显;叶柄粗壮,长1-1.5厘米;托叶早落,长1.5-2厘米。二歧聚伞花序,有花4(-9)朵;总花梗长短不一,1-3个着生上部叶腋,长2-4厘米;花具短梗,盛开时长1-2厘米,直径2-2.5厘米;花萼裂片革质,长1-1.5厘米,宽1.5-2毫米,短尖,花后外反;花瓣白色,膜质,短于花萼裂片;雄蕊无定数,长短不一,长6-12毫米;花柱丝状,与雄蕊等长。果实圆锥形,长1.5-2厘米,基部直径8-10毫米;胚轴细长,长12-20厘米。花果期几全年。

分布:产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生于浅海和河流出口冲积带的盐滩。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日本琉球群岛南部。模式标本采自马来西亚。

经济用途:喜生于海湾淤泥冲积深厚的泥滩,可以在沿海起护堤作用。材质坚重,耐腐,可作车轴、把柄等小件用材。

海榄雌Avicenniamarina(Forsk.)Vierh.

马鞭草科

13

别名:白骨壤、咸水矮让木。

灌木,高1.5-6米;枝条有隆起条纹,小枝四方形,光滑无毛。叶片近无柄,革质,卵形至倒卵形、椭圆形,长2-7厘米,宽1-3.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楔形,表面无毛,有光泽,背面有细短毛,主脉明显,侧脉4-6对。聚伞花序紧密成头状,花序梗长1-2.5厘米;花小,直径约5毫米;苞片5枚,长约2.5毫米,宽约3毫米,有内外2层,外层密生绒毛,内层较光滑,黑褐色;花萼顶端5裂,长约3毫米,宽2-3毫米,外面有绒毛;花冠黄褐色,顶端4裂,裂片长约2毫米,外被绒毛,花冠管长约2毫米;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内喉部而与裂片互生,花丝极短,花药2室,纵裂;子房上部密生绒毛。果近球形,直径约1.5厘米,有毛。花果期7-10月。

分布:产福建、台湾、广东。生长于海边和盐沼地带,通常为组成海岸红树林的植物种类之一。非洲东部至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分布。

经济用途:果实浸泡去涩后可炒食,也可作饲料,又可治痢疾。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yy/6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