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恰是风华正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中山发布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系列报道,深入中山各地,探寻中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用镜头定格党的光辉历史,挖掘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中山不乏耀眼的古村落
圣狮村便是其中之一
圣狮村
位于中山沙溪镇西北部
狮滘河南岸
毗邻中山城区
辖区面积约多亩
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广珠西线、沙古公路等穿境而过
历史上
圣狮村里
藏着许多峥嵘往事
圣狮大队的传奇生产岁月
据党史记载,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定》。遵照中央《决定》精神,中山各地农村纷纷建立起人民公社。中山县沙溪公社的圣狮大队因成绩出色,于年2月24日被中共广东省委树立为“全省农村革命化的典型”,当月27日的《南方日报》头版也对圣狮大队进行了长篇报道,全省掀起“学圣狮、赶圣狮”活动高潮。
年,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全景。
★在集体生产热火朝天的岁月里
圣狮大队陆续创造了许多先进事迹
年4月,圣狮大队建成中山县第一个电动抽水站。因水泵价格较高,圣狮大队就土法上马,用砖块建一圆池,在圆池内安装主轴和叶轮,用电动机带动主轴抽水,这在当时算是“重大发明”。年圣狮已建成8个泵站。
砖砌水泵发明者、当时圣狮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华因此被邀往北京,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的接见。
★团益公会中山最早期的慈善公益机构
团益公会旧址(高乐园摄于年,图源:《中山村情》)
团益公会是在清宣统三年(年)由彭介生等人发起创办的,以“团筹善款、益被贫民”为办会宗旨,是中山市最早期的慈善公益机构。会址早期设在洪圣殿的昭训堂内,后迁于旧街市侧,作为临时会所。最先开展清沟渠、扫垃圾、点街灯事宜。民国二年开始赠医施药,聘请中医彭梅湘开诊看病。民国三年(年),乡贤华侨捐款踊跃,资金充裕,团益公会永久会址落成。
团益公会还聘请过助产士杨少卿推广西法接生,“彭利痘苗”的首创者彭华利长达30多年在此免费为儿童接种疫苗。团益公会不仅是慈善机构,当时它还是一个开启民智、增广见闻、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知识传播活动平台,长年订有多家报纸供人阅览。
近年,团益公会更成为圣狮村史馆,作为外地游客、本地群众了解圣狮的一个学习平台。
★我国牛痘疫苗首创人的慈善往事中国牛痘创始人,国内细菌学开拓者之一彭华利,在美取得细菌学硕士学位之后回国建设家乡。他在广东省率先开设细菌学课程,为广东省制定了食品卫生检验条例、出口食品卫生检查的标准方法及条例。上世纪20年代,国内缺乏细菌学教材,彭华利为此分类编纂了十余种细菌学著作。
彭华利(图源:网络)
彭华利与夫人叶惠芬以新式消毒方法在广州首创“彭利痘苗”,并建立疫苗厂,制造出牛痘疫苗和伤寒霍乱疫苗,药效显著,还申请了专利。为了回馈乡梓,他每年无偿向家乡捐赠大量疫苗,通过团益公会免费为乡人接种。
抗战期间,彭华利的痘苗疫苗厂历经战火,他为了生物制造事业倾尽心血和财力。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广州重新建立痘苗疫苗厂。解放后,他欣然将全部厂房和设备捐献给国家,全家参与工作,继续为生物制品事业和防疫工作作出贡献。
如今走进圣狮村
你会感受到这里环境优美
还能处处体会到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圣狮原是古象角乡之北部
圣狮之名
起源于村内狮山以东的古海湾圣狮湾
圣狮村建村已有多年
村中多处历史建筑保存完好
狮山古海遗迹
圣狮正码头,洪圣殿古庙、
建于清代的两座百岁牌坊
和百年华侨捐资团益公会会址等
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有龙狮凤表演队、曲艺社、
百年武馆等26个民间团体
其中一年一度的
四月八传统民俗巡游活动
已成为中山一场耀眼的民俗盛宴
四月八巡游活动于年入选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于年提升为旅游文化节,每年都吸引1-2万人前来参与其中。
村中近年来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
美化田园和水体整治提升工程
圣狮村先后荣获多个荣誉
“全国敬老模范村”
“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
“广东省最美志愿社区”
“广东省文明家庭示范点”
“广东省中小学研学基地”
“广东省侨界人文社区”
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珠三角最美生态乡村”
“中山市生态示范村”
“中山市市级新农村示范市村”
……
下面,小布哥送上
详细旅游路线
跟着游玩打卡
带你用最短时间玩遍圣狮
路线设计圣狮文化广场---曲艺社---沙溪镇全民公益园---期颐偕老百岁牌坊---阮汉三故居---墙画体验---阮家旧宅---圣狮古码头---团益公会---圣狮民俗馆
总时长:约1.5小时
景点介绍
圣狮文化广场圣狮文化广场,广场占地平方米,是街坊人散步、打球、习武、跳健身操的好地方。此外,位于圣狮文化广场中有曲艺社,内含多册手抄本粤曲曲谱。
期颐偕老牌坊期颐偕老百岁牌坊,坐落在惠来大街北旧称正码头处。是清代为表旌彭藻文与妻杨氏夫妻同登百岁而建,中山市内最完善也是表彰长寿老人的文物古迹牌坊之一,也是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特色墙绘一条街——惠来街圣狮村的墙画以村历史为背景设计,打造沙溪圣狮旅游文化村,让老旧民居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提升村居环境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周边的游客过来圣狮打卡。
圣狮正码头圣狮正码头,隆都地区最早时期先民上岸、经商的码头之一。
狮山古海遗迹狮山古海遗迹,是“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证明。经地质学家考证:狮山地貌属白垩纪红沙砾岩构成,发育至今约为年,是广东迄今所发现最为完整的古海地貌,其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最为完整及典型。
阮家旧宅阮家旧宅坐落在圣狮村惠来街43号,是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由华侨兴建,富有华侨建筑风格。
圣狮民俗馆原为竹屏阮公祠,解放前曾作私塾,解放后先后曾作民兵部、农会会址、乡公所、幼儿园、卫生站等用途,现为圣狮民俗馆,展览圣狮四月八民间艺术文化道具和场景展现。
在圣狮村
各色传统小吃
美味菜肴应有尽有
沙溪扣肉、白切鸡、八宝鸭等等
充满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
是你不能错过的美食
沙溪扣肉
驰名广东的圣狮胭脂红番石榴
传统应节食品
圣狮栾樨饼、巨型煎堆、
圣狮老字号饼店的
“云葛糕”、圣狮云吞、
钵子糕等等,应有尽有!
在圣狮,还有鸡丝蚬肉粥、蕉蕾粥、咸煎饼、油粽、番薯煎堆......流口水了
公交线路:
1、中山12路或者→路,“沙溪圣狮”站下。
2、路→路,“沙溪圣狮”站下。
毓秀百载,幸福狮乡!
这里处处皆故事
来中山,记得到圣狮村走走
不然怎么知道这里有多美好?
中山发布融媒体中心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制作编辑:郑敏君拍摄:颜敏斯陈泰玉郑敏君通讯员:阮嘉诚视频号编辑:邹岳廷萧善芬美编:陈泰玉责编:张建伟执行总编辑:邹岳廷总编辑:李华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