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父死里逃生家族墓地始建成纪延卓(十六)
编者:
感谢纪延卓朋友《高祖父死里逃生》系列,今日刊登完毕。此系列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主人公人生才刚起步,却遭遇重大不幸,一时天昏地惨,日色无光,跌入旷远重山,呼天不及,呼地不应的危局。无端悲剧累及整个人生、家庭,让人镂骨刺心,肝胆欲绝,陷入百困难脱、孤身无依的绝境。若是常人,应断难再有重生、另启精神。但作者高祖却能在可谓山穷水尽、百无出路之际,虽是苦楚难禁,却没有因此垂首悲泣惨愁,而仍谨微细心,寻觅生机,依仗自身才能、磊落为人,还能眼捷手快,不断增才添秀,有用于他人,也使自己渐渐走出困境,还得一段奇姻美缘,漫步登上人生巅峰,夫妇峥嵘,儿女满堂,终归故里。一生经历过程奇曲、崎岖,险中求生、求顺,为后代子孙立楷,厚泽绵长。
本系列十六集,文字精练,发展线索清晰,紧扣主题,年代语言风俗、官民日常,映衬得体,兼带话本风格,农场文中同类题材稀少,值得一阅。
高祖父夫妇俩经过一年多的行医,在老家纪台村完全站住了脚。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高祖父的房子并没建在村口的显眼处,但名声在外。之后,就用不着去外边游医,生计无忧。
某日,高祖父将一个深藏在内心的想法向高祖母和盘托出,“我想在八公山脚下买一块土地,将父母的坟茔迁到这边,那里地势高,比较干燥,以后这里就作为是家族墓地,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没意见,我娘家也有家族墓地,这是应该的,我完全支持”,高祖母马上附和着说。
高祖父于是托了“阴阳仙”(风水先生)一起去八公山山脚下选址,经过比较,最后选定在八公山“龙茅顶”,这里原先是原住民的耕地。经双方协商,高祖父出重金购买两亩地,雇人将该地整修平整,墓地四周种上龙柏环绕。
高祖父采纳阴阳仙的建议,选了黄道吉日,正式将父母的坟茔迁移到龙茅顶家族墓地。父母为合葬墓,墓碑高耸。高祖父一家,跪着墓前念念有词,虔诚祈祷,愿父母在天堂安息,并赐福子嗣一生平安。
家族墓地建成,父母坟茔迁移,总算了了高祖父心中一桩大事。说起来也算是有因果报应,家族墓地建成后,整个家族人丁兴旺,开枝散叶,平安吉祥,连续多代均未发生飞来横祸。
高祖父夫妇二子一女全部长大成人,小家庭都经营的顺风顺水。两儿子成家后,家族兴旺。长子的后裔后称“老六门”,小儿子后裔史称“小六门”。相比之下,“小六门”的后代更壮大些,我的家庭是小儿子的血脉。
我们家族同国内许多家谱相似,即男丁的后代列进家谱,而且起名字都有规定。我的祖父是梁字辈、父亲是会字辈(父名为纪会图)。
祖父、父亲那些长辈们,曾经在宗族祠堂里聚会,定下从我们这一辈往下十代的辈份,分别是“延宗多树本,保世永传家”。据悉,现在我们这个大家族最小的辈份是本字辈,保字辈估计也快了。
年春天,我曾经与三位亲哥哥一起去家乡省亲,有幸再次祭拜了龙茅顶的祖坟所在地。那里已经全部种上了山林,私人墓地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凭模糊的记忆,来追忆这个家族墓地曾经的模样。那里虽然已看不到祖宗的坟茔,但我想他们的魂魄依然存在,当我们在那里献花烧纸时,仿佛听到了他们穿越时空的乡音。
高祖父夫妇仙逝后,其后人再也没有出现过郎中,为什么没有传下去?我这里没有答案,也许是高祖父觉得自己一生过于凶险坎坷,他不想让后代延续他的职业吧。
父亲是有些中医基础的,他曾经在解放前开过两年中西医药房,自己客串当大夫,主要是做医药生意,经营的还不错。
我身上的牛痘就是父亲种的,一般人们都种在手臂,可我是种在大腿上,而且是种了三株,呈品字型。据说我在襁褓中,因怕我受凉,父亲就将牛痘疫苗种在我的大腿上。我只要看到这个牛痘疤,就会念起我的先父。
我的女儿现在从事的职业,是家族中唯一继承高祖父、高祖母医生的工作。她自幼天赋好,读书又用功,所以成绩始终优良。
高考填志愿时,妻子与我都希望她今后能够从医。最终,她考进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女婿是她的同窗,他俩医院任主治医师,博士在读,即将毕业。
我外孙今年五岁,聪明伶俐,小小年纪,语文、数学、外语都已经开始涉足,他在父母的熏陶下,也有志长大后做医生。这次新冠疫情,我们全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