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凉茶秀丽山水聚仙草

生态文化是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相关性的表达和体现,是一种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文化。所以生态文化的建设牵涉到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有关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以治疗疾病、维护健康为核心目的的社会系统的重要方面,是建设生态文化必不或缺的重要环节。当生态与医学相遇,随即催生出医学生态学,或称生态医学,是以生态学观点为基础,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科,与医学、生态学、天文学、地理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和生命质量有了更高,更美好的追求。我们把这种追求进一步理解为人的身体和精神心理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与良性互动,而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和攻克。这也正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年提出的健康新标准:“健康是一种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医学不仅需要完成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且需要更进一步地向生态医学模式转变,因为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不管是自然生态环境还是社会生态环境,乃至人类自身的心理生态环境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因子之一。而所谓生态医学模式,就是把心理、躯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看成完整的统一的生态整体。

生态医学的兴起,激发了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存状况,包括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如日常的吃喝玩乐,这也就是民俗文化所反映出的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精髓。中医学自《内经》为代表的经典就开始对生态医学思想的研究,可以说中医原本就是生态医学,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早已延续数千年之久。研究的内容包括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心理环境三个方面。

中医生态学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哲学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学说以及中医“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观。《灵枢·通天》中指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五,人也应之。”以理论为依据的整体医学模式,是研究环境与人体健康和病证关系的科学。然而环境不仅跟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同样也与人的体质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中医学强调“因人制宜”,体质预防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个体的体质特征,通过合理的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护、形体锻炼,并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亚健康等措施,改善体质,强壮体魄,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目的。

民俗真实地记载了相关地区人们在与自然抗争中所获得的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同样也反映了与疾病作斗争中知识的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医药知识的不断扩充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地域民俗中医药文化特色。

温州位于的我国的东南部浙江省境内。东部频临东海,南部毗邻福建,西部与丽水相连,北部与台州相接。境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地形复杂而多变,气候温暖,空气潮湿,雨量充沛,植被种类多样。季风气候,有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和海洋文化。温州其特有的地域环境特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心理精神层面(心理生态)的因素对温州人体质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从中医五行学说来分析,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肝属木,心属火,所以温州人的肝气偏旺,心火偏亢,容易表现出思维敏捷、欢快活跃、但反过来也可表现出心情急躁、容易发怒等肝火和心火过于亢奋的表现,民间流行各种茶饮如金银花茶、夏枯凉茶、菊花茶、左金丸就是针对这种体质用于治疗温州本地好发喉咙、牙齿、眼睛火痛,等病变,颇有奇效。这种雨热同步的气候也造就了温州人偏湿热体质。

同时温州地处沿海,水流纵横,伴水而居。这种湿润的土气使得人们体内湿气偏重,再加上温州人好吃海鲜,特别是生食海鲜,如江蟹生、生鱼片等,容易损伤脾胃引起消化功能的病变。所以民间流行各种茶饮中也包括菖蒲、紫苏叶、豆蔻、薏米仁等代茶冲服,防治湿气引起的脾胃虚弱而出现的腹泻腹胀、肢体困重,湿疹、脚气等病。

温州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可见温州人善于学习、敏于思辨。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思虑也会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影响气血的运行,中医学认为“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腹满、胀气、嗳气等;二是思虑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从中医五行学说来看“思伤脾”主要是思与脾都属于五行的木,思虑过度会伤及脾土而影响到人体的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纳差厌食等,三是思虑会影响到心主血的功能,思虑过度会“暗耗心血”导致心血亏虚,出现失眠、多梦等。所以民间流行各种茶饮中也包括红枣汤、杞子酒、莲子汤等,用于健脾补气、养血安心。

温州气候温暖,空气潮湿,雨量充沛,植被种类多样。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为中药材生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温州有特产中药如温郁金,温山药,温枳壳,温栀子。也有许多野生药用植物如鹧鸪菜,石松,海金沙,石韦,何首乌,虎杖,牛膝等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这也为民俗医药学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方舆胜览》把温州的地理环境特点归纳为:“当温州之衔,负山海之隘。”从地形来看,温州大部分区域为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区。北部括苍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部频临东海,入海口为冲击平原滩涂。

绵延的洞宫、括苍、雁荡等山脉呈东南向西北延伸,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南、西、北三面均为山峦丘陵。西部属浙南中山区,海拔大多在~公尺,向东逐渐降低为丘陵地,东部是沿海平原,海拔大多为5公尺。如泰顺县境内海拔公尺以上的山峰有79座,著名的白云尖海拔公尺,为温州地区最高峰,是蕴藏和生发中药资源的天然"仓库"。药材生长在山青水秀的环境中,饱尝天然甘露,尽吸地道乳汁,具有滋味纯正的特点。据明崇祯六年(年)和清雍正七年(年)《泰顺县志》记载有动、植物药材多种,天关山产术质优,誉称“泰术”。

 在山地的狭谷中,植物种类较多,是温州地区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的地方。植被特点是大乔木和藤本植物多,其中可供药用植物有大叶冬青、枫荷梨、珠砂根、野木瓜、南五味子、清风藤、三叶青、羊角藤等20多种。林下属喜阴湿的药用草本有翠云草、八角莲、石吊兰、鹿蹄草、七叶一枝花、斑叶兰、淡竹叶、滴水珠、广东石豆兰等0多种。

 在山地阴坡处,中型乔木多,林下有喜阴灌木和草本,其中药用植物有山胡椒、楝叶吴茉英、冬青、八角枫、珠砂根、大血藤、香花崖豆藤、南蛇藤、三叶青、猕猴桃等0多种。林下药用草本有阴地蕨、贯众、江南细辛、及己、草珊瑚、菜头肾、淡竹叶、黄精、土砂仁等0多种。

在阳坡、低丘和开阔谷地中,药用植物有马尾松、天仙果、推木、野山楂、金樱子、小叶石桶、掌叶覆盆子、小槐花、美丽胡枝子、截叶铁扫帚、盐肤木、南岭荛花、地菍、楤木、杜红花、大青、菝葜、威灵仙、鸡屎藤、金银花等40多种。林下药用草本有石松、贯众、石苇、虎耳草、翻白草、龙牙草、野百合、酢浆草、瓜子金、梵天花、地耳草、过路黄、筋骨草、夏枯草、爵床、菜头肾、茜草、败酱草、野菊花、地胆草、千里光、一枝黄花、大蓟等40多种。

由于山脉东延入海,海水与起伏的山峦直接接触,形成了曲折而漫长的海岸和密布宽阔的海湾、众多的岛屿。

温州水网密布,河流的特点是流程短,弯度大,东南方向横切山的主流,与支流纵横交叉,形成了独特的“格子状”水系。三大河流,包括瓯江、飞云江、鳌江绵亘其间,形成了滚滚江水入东海,优美独特的自然江海水网体系格局。由于上游泥沙下泄,下游河床扩大,形成了大面积的冲积扇平原。在海滨沙地上,有药用植物番杏、石竹、滨豌豆、草木樨、单叶蔓荆、狗娃花、芦苇、荆三棱等0多种。在海水和淡水临界地段常生长着不少的鹧鸪菜。在海边或海中还有多种药用水产品,如牡蛎、瓦楞子、海马、海龙、蛤蜊、浮海石等。沿海岛屿(属大陆岛)生长的植物与大陆上的植物很相似,药用植物有蒲公英、细叶艾、茵陈蒿、芙蓉菊等。温州的海滨地主要是指海滨的沙地,以脱盐土和局部的盐土为主,药用植物主要有石竹、草木犀、珊瑚菜等。

 在池塘、沼池、水田及边缘湿地处,药用植物有三白草、葺菜、水蓼、珍珠菜、水蜈蚣、鸭跖草、灯心草、节节草、谷精草等0多种。在低海拔植被保存较好的峡谷地段,桑科、樟科、木兰科、芸香科、野牡丹科、紫金牛科、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种类丰富。使君子科、桃金娘科某些热带种类的出现,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曲折的海岸,漏斗状的河口,有利于南来太平洋暖流的停留和沿河逆上;南岭山脉通过武夷山而最后延展进入本区,是造成一些南方的热带成分逐渐北移到本区的两个重要因素。历年本区引种成功不少热带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如龙眼、荔枝、三七、泽泻、桔梗、肉桂、八角、佛手等,证明温州是南药北移、北药南栽的好场所。

《温州府志》记载:“温壤多泥涂,土性浇薄。”但从全区来看,由于复杂的地形,导致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山地的红壤和黄壤,平原的水稻田土,沿海的脱盐土和盐土等。

温州的山地以红壤和黄壤为主,也可出现小量的棕色森林土。在峡谷中,植物种类丰富,以大乔木和藤本植物为多,如红楠、冬青、鹅掌柴、野木瓜、南五味子、三叶青等。林下多为喜阴湿的药用草本,如江南细辛、石吊兰、七叶一枝花等;山地阴坡中以中型乔木为主,如山胡椒、花榈木、山鸡椒及大血藤、猕猴桃等,林下草本主要有贯众、阴地蕨、草珊瑚、淡竹叶、菜头肾、黄精等。在阳坡、低丘和开阔谷地上植被层参差不齐,覆盖度低,但林下灌木、草本发育良好。如在低海拔地段木本和藤本植物有檵木、杨梅、杜鹃、马尾松、天仙果、野山楂、毛竹以及威灵仙、野葛、乌蔹莓、金银花、鸡屎藤等,林下草本包括石松、石韦、博落回、虎耳草、翻白草、夏枯草、茜草、地胆草、千里光、一枝黄花等。

温州的平原以水稻田土为主,在山麓边缘也有改良红壤。在原野的河边、路边、田边、荒地、宅旁主要是以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桑树、枫杨、槐树、苦楝树、瓯柑、桉树等,藤本植物有马兜铃、何首乌、木防己、常春藤等,草本植物包括海金沙、三白草、荠菜、犁头草、积雪草、活血丹、半枝莲、半边莲、马兰、七叶一枝花等,在池塘、沼地、水田中及其边缘湿地,以生长湿生植物为主,如三白草、水蓼、水芹、珍珠菜、鸭跖草等,在平原的原野上,包括屋旁、路边、河岸、田边、荒地,木本植物稀疏,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繁多。木本药用植物有垂柳、榔榆、桑树、合欢、槐树、苦楝树、瓯柑、桔、佛手、酸橙、橄榄、冬青、女贞、柿、侧柏等30多种;藤本药用植物有薛荔、马兜铃、何首乌、木防已、千金藤、乌蔹莓、常春藤、蛇藤、豇豆、扁豆、使君子、忍冬、栝楼、丝瓜、冬瓜、羊乳等20多种;草本药用植物有海金沙、凤尾草、三白草、萹蓄、荠菜、蛇莓、鸡眼草、酢浆草、地锦、葡伏颧、犁头草、积雪草、珍珠草、马蹄金、活血丹、半枝莲、龙葵、白英、爵床、车前草、黄毛耳草、白花蛇舌草、半边莲、一点红、稀签草、苍耳、水蜈蚣、鸭跃草、仙茅、垂盆草、地榆、过路黄、薄荷、益母草、荔枝肾、紫苏、穿心莲、白菊花、葛蒲、异叶天南星、百部、天门冬、郁金等90多种。

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bm/6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