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杨叶清

修女杨叶清

今年是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华诞,各地的庆祝汇演还没有落下帷幕,今天的八一建军节又到了,年轻的朋友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太不容易了!是中华民族的先驱是孙中山、李大钊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咱坊子街上有一座天主教堂有年纪的人都记得,有穿黑衣服的修女,我们称她们为姑奶奶,三五成群出入教堂她们是去传播福音。今天跟朋友分享一位叫杨叶清姑奶奶的故事。

年1月她出生在陕西省扶风县大营西村。两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了,是在父亲和继母的抚养下长大的。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家中生活在当时还算比较富裕。

全家除了种地,还从事织布劳动,主要用来解决全家的衣着铺盖,剩余的布就卖一点钱。每天除了下地干农活外,就成天纺线,纺啊!纺啊!常在月光下纺到深夜才睡。父亲懂一点医学,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每年春天常常出门给人看病,主要是给人家孩子种牛痘,看点小病。其余季节,自己家杀牛卖熟牛肉,生意挺好。一年又一年的过去,直到杨叶清二十岁离开家乡加入了教会,才告别了这种农家生活。大营子村及周边村庄人人信教,曾祖父、祖父、父亲、继母都是天主教徒,杨叶清说我们家是天主世家。当年的中国政府腐败,军阀混战,兵匪四起,洋人入侵,老百姓备受压迫欺凌,文化又极其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传教士乘机进行宗教文化的传播,百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从精神上需要寻求一种慰藉。因此这种信仰宗教的热潮一时兴起。杨叶清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从小耳融目染,社会的影响、家庭的教养对杨叶清大姑走上信仰宗教的路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姑说在我儿童时,就跟随大人们开始了宗教活动,当时并不懂什么“经文”,只是随着大人摆摆样子罢了。

年大姑那年8岁祖父和父亲为了使大姑进一步得到宗教文化的教育,这年的冬天将她送到本村曾外祖父学习经文。一开始学的是《早课经文》、《晚课经文》、《圣母玫瑰经十五端》、《苦路经》等等。这样的宗教教育学了三个冬天。而后在本堂张神父的主持下加入了教会。加入教会的仪式又称“圣洗”。大姑先站在天主台前发了圣愿,大意是和天主订立契约,领洗后将自身许给天主,弃绝魔鬼(世俗),全守圣教的各种戒规等。因已受洗,我成为天主的义子。然后神父就向叶清大姑呵气三口、画圣号、点耳鼻,一系列的仪式,付圣水后,说明洗去大姑灵魂上的原本诸罪,就这样杨叶清大姑从此成了一名正式天主教徒。大西营村有个在米外的屯园芳镇修女院当修女的姑娘,她每次回家总是来大姑家坐坐,和大姑拉呱,每当看见了那位修女,就十分羡慕,人家的举止文明,谈吐高雅,连她身上穿的修女服装也让大姑觉的是那么的洁净和漂亮。她身上象征“三愿”的三个疙瘩結,更是大姑羡慕不已。久而久之大姑萌发了加入教会的想法,后来就悄悄问她:“我能当修女吗?”她总是笑眯眯的回答:“能!只要有真心,谁也能去!”

杨叶清长大后,继母常常对她说:“孩子你大了,也该寻个婆家了”。每当这时杨叶清斩钉截铁的说:“我不要婆家,不结婚”继母很惊讶,继而开导叶清:“你不要婆家,将来谁来养活你啊!我和你爸爸都不跟你一辈子,你弟弟也不能养你一辈子啊!”后来继母满怀忧虑的和父亲谈起了这件事,父亲也问过叶清的婚事,叶清向他表示了一生不结婚的决心。年杨叶清18岁了,正式向父亲和继母提出当修女的愿望,父亲经过考虑后,终于同意了女儿的要求,他对叶清说:“孩子,这事不那么容易,我的先去打听一下”。过了几天父亲去和本堂的张神父商量。结果张神父也做不了主,先的问问:“屯园芳”。不久张神父就给“屯园芳”去了信。过来一段时间张神父果然来找父亲了:“屯园芳来信了,意思是叫叶清去一趟”。

第一次去“屯园芳”修女院时,院长接待了叶清,她随便询问了一些家常,随后说:“你想加入教会,献身天主,你的心愿我都知道,就不多说了,但按修会规定,当修女要捐钱,你家拿得起吗?”叶清不知咋回答,沉思片刻说:“我的家,多少拿点还拿的起。”院长说:“那就多少拿点吧!”年杨叶清20岁时,接到了同意参加修会的通知。当时许多入会事宜都是通过父亲之手办理的。动身那天,父亲交给叶清块大洋,语重心长的对叶清说“孩子!从今天以后,你就是天主的义子了,诸事要细心恪遵教规,持守善终,这块大洋是你对教会的捐献,并也是你的前程。车我已给你备好,找人陪你去,你就动身吧!”此时此刻杨叶清的心情非常激动,深深的弯腰鞠了一躬。就这样,满怀献身修会,带着沉甸甸的心情离开了故乡,开始漫长的修女生涯。

到了“屯园芳”修女院后,叶清被分配到厨房工作。专管炒菜和煮稀饭,供20人吃早稀饭、午两菜、晚一菜,比较清淡。“屯园芳”镇有两个修女院、一个修道院,共有男女教徒近人。叶清在的这个修女院只有多人,院长叫“纳亚松达”是意大利人,不久病故。又换了一个意大利人当院长,叫“拉法尔”。叶清和三个大姑(修女)住在一起,每天各人忙着个人的工作,幷按修会的制度,每天例行各种形式的宗教仪式。每天从早忙到晚。这个修女院的经费,除了自己募捐外,大部分依靠靠总会拨款。它还设有孤儿院、残老院。有几个医生(修女)负责保健,都是外籍人。修女有病基本都去西安治。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pf/9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