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市这些药材价格涨势惊人原因是啥

这些药材价格涨势惊人!原因是啥?今后走势如何?

原创-05-26郑平医药经济报

  监测数据显示,年下半年以来,不少低价药材进入上升通道。例如,三七、黄连、白术、白芷、桔梗、毛知母、黄芩、牛蒡子、防风、北沙参、玄参、麦冬、山茱萸、草果、茯苓、金樱子、吴茱萸、蔓荆子、猫爪草、百合、玫瑰花、太子参等。这些药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价格涨幅惊人,有的涨幅达%,有的涨幅在40%~50%。截至目前,一些品种价格仍在上涨。涨价原因是什么?涨价前后行情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今后走势又会如何?本文予以对比解析。

  

1三七

  

价格涨幅

  

  涨价前价格元(头),目前价格元。

  

  该品种在-年连续价格上涨,且涨幅较大,到年,最高价涨至元左右。年下半年进入下滑通道,到10月价格已逐渐下滑至元上下。年三七价格继续走低,最低价落到元左右,且一直持续到年初。

  

成因

  

  三七持续多年的高价行情,势必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导致-年初价格暴跌。但年4月峰回路转,不少商家视三七价低投巨资大量买进,以此拉动价格大幅反转上扬。

  

  在三七连续高涨的背后,大面积扩种有目共睹,但市场需求的激增以及大量资金的介入,使得原本供大于求的格局被打破。高价期间栽种的三七已大面积采挖,今后几年新货压力不太大,未来走势仍有想象空间。

  

2黄连

  

价格涨幅

  

  涨价前价格62元(鸡爪),目前价格元。

  

  时隔5年之后,年下半年黄连再次发力上扬,年底价格涨至元左右停步不前,年春节过后重拾升势,短时间内价格涨至元,单枝价格涨至元左右,目前价格趋于平稳。

  

成因

  

  黄连价格涨至元上下止步,说明库存仍是前行路上的绊脚石。不过,价格回调有利于库存的实际消化,为未来价格重启减轻压力。

  

3白术

  

价格涨幅

  

  涨价前价格13元,目前价格30元。

  

  年白术产新后从上一轮35元高价跌落至22元上下,一直横盘到年,年价格进一步走低,到7月最低价跌至12元左右,之后在13元上下运行到年上半年。

  

成因

  

  年白术价格的进一步下滑,挫伤了药农育种积极性,育种面积大幅减少。年白术低迷之际,有商户看到这一契机,积极收购货源,以此拉动价格强劲上扬,从13元一步步高升至目前的30元上下。

  

  白术价格上涨的基本面逐渐形成,接下来需要实际消化库存夯实基础,未来走势仍为多商看好。

  

4白芷

  

价格涨幅

  

  涨价前价格5元(统货),最高价涨至11元,目前价格9元。

  

  年白芷产新后从7元(统货)以上跌落至4.5元上下,低价一直持续到年上半年。白芷价格的下滑打击了药农种植积极性,年新货产量减少,有不少商家迎着产新积极购进,在大货交易活跃中价格不断上扬,产新中期价格涨至11元。

  

成因

  

  虽然年白芷新货产量较上一年下降,但由于商家手中积压的库存多未消化,随着价格的上涨,低价陈货开始抛售,导致价格止升转落。目前,白芷价格的上涨再次点燃药农种植热情,由于种源限制,实际扩种面积不是太大,预计未来白芷行情仍有转好。

  

  

5桔梗

  

价格涨幅

  

  涨价前价格17元(统货),最高价涨至32元,目前价格28元。

  

  自年桔梗进入新一轮掉价周期,并于年跌入谷底,只是触底时间不长,年4月便有商积极购货,以此拉升了价格,年底最高价涨至32元左右。不过,高价仅维持一月左右便跌落下来。

  

成因

  

  桔梗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品种,这次涨价有点急,尚未站稳脚跟就想一路小跑,难免跌跟斗。桔梗真正的高价周期并未到来,短期价格回调或许是为了积蓄新的涨价动力。

  

6毛知母

  

价格涨幅

  

  毛知母涨价前价格为7.5元(含硫饮片),目前价格19元。

  

  年持续低价4年的知母终于迎来了艳阳天,自年初价格便蠢蠢欲升,从7.5元涨至8.5~9元,并在此价位运行了半年时间。9月产新后价格涨至10元左右,年末涨至13元上下。今年以来涨势不减,在大货交易活跃中攀升至16元左右,无硫饮片价格涨至20元上下。

  

成因

  

  知母价格上涨是多年低价的厚积薄发,由于低价期间种植调减,生产恢复需要两年时间,后市行情仍有向好趋势,但短期内需要实际消化库存夯实行情。

  

  

7黄芩

  

价格涨幅

  

  黄芩涨价前价格10元,目前价格18.5元。

  

  年下半年黄芩从上一轮涨价周期跌落,从18元以上跌落至13元左右,进入年价格进一步下滑至10元上下,低价一直持续到年上半年。

  

  黄芩连续两年的低价挫伤了药农种植积极性,有商看到这一利好,于年下半年大量入手买货,价格也在频繁交易中不断上涨,到目前价格已涨到18.5元左右,而且仍有跃跃欲升之势。

  

成因

  

  该品种生产恢复需要两年时间,而今明年采挖面积均不大,这为后市价格继续上扬减轻负担,只是短期内涨价仍面临着库存压力。

  

 

8牛蒡子

  

价格涨幅

  

  牛蒡子涨价前价格10.5元,最高涨至18元,目前价格17元。

  

  年下半年牛蒡子从20元以上跌至15~16元,产新后价格继续下滑至12元左右,年产新后价格进一步下滑至10.5~11元,产地价格回落至9元左右,此价一直运行到年上半年。

  

成因

  

  该品生产恢复同样需要两年时间,即两年内不会有大量新货冲击。牛蒡子未来还有多大涨价空间,需看市场实际需求和供应货源多少以及持货者能否步调一致。

  

9防风

  

价格涨幅

  

  防风涨价前价格15元(河北产,籽播),最高价涨至28元,目前价格27元。

  

  年4月防风从26~27元暴跌至17元左右,到年价格已下滑至13~14元,-年上半年价格在14-15元上下徘徊。

  

成因

  

  防风持续近三年的低价引起不少商家   

  该品种生长周期为一年,生产恢复快,目前价格足以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只是基于种源限制,大规模种植仍需时间。

  

10北沙参

  

价格涨幅

  

  北沙参涨价前价格16元(河北产,统货),目前价格30元。

  

  年北沙参从上一年的21元逐渐下滑至18元左右,-年10月价格一直在16~17元上下浮动。北沙参持续三年的低价打消了药农种植热情,低价也引起不少商家   

成因

  

  北沙参涨价重新点燃药农种植积极性,但由于北沙参低价期间留种少,大面积扩种种源不足,预计北沙参涨价行情仍会持续。

  

11玄参

  

价格涨幅

  

  玄参涨价前价格7.5元(湖北产,统货),目前价格12.5元。

  

  玄参生长周期短,生产易大起大落。但事实上,玄参在年产新前价格一直不低。-年,玄参价格一直在11~12元上下运行,年和年曾两次价格涨至15元左右。

  

  正是玄参持续多年好行情,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导致年产新量大价跌,湖北产统货价跌至7元左右,河南产统货价滑至4元上下。

  

成因

  

  由于年玄参产新后价格大幅下滑,种植户收益普遍下降,和种植粮食作物基本持平,年种植面积大幅调减。玄参低价以及种植面积减少,不少商家似乎看到了商机,纷纷购货囤积待涨。

  

  年玄参产新量少,价格起步上扬,目前市场湖北产统货价涨至12.5~13元,河南及安徽产统货价涨至9元左右。短期内玄参涨速较快,低价库存未来得及消化,预计价格继续上扬动力不足。

  

12山茱萸

  

价格涨幅

  

  山茱萸历史上行情波动较频繁,近几年价格一直在20~25元上下浮动。涨价前价格20元(河南产,统),目前价格32元。

  

成因

  

  从供求关系上分析,山茱萸很难具备大的商机,因为种植基数太大,库存一直未见底。由于今年花期降雪,对其坐果多少会有影响,这将为后市留下更多悬念。另外,由于大资金介入,预计未来走势不会风平浪静。

  

13草果

  

价格涨幅

  

  草果涨价前价格36元,目前价格元。

  

成因

  

  草果高价栽种的植株盛果期已过,加上去年遭遇冻灾减产严重,导致价格大幅上扬。草果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价格大幅上涨,散户手中的货基本抛售一空。目前草果货源集中在少数商家手中,如果今年产量依然不大,未来走势仍有想像空间。

  

14茯苓

  

价格涨幅

  

  茯苓自年从27元以上价格跌落,近几年价格反复涨涨落落。茯苓涨价前价格15元,目前价格19元。

  

成因

  

  由于年春夏多个产地雨水偏多,对茯苓生长造成明显影响,造成单产减产。另外,国家对树木砍伐监管力度加大,使得茯苓种植面积难以扩大,预计今年采挖面积依然可观。茯苓已在中低价位运行近5年时间,加上新扩增面积有限,未来行情仍有向好趋势。

  

  

15金樱子

  

价格涨幅

  

  金樱子涨价前价格10元(江西产,统),最高价涨至24元,目前价格18元。

  

成因

  

  虽然金樱子去年有受灾减产的利好,但由于保健酒厂对鲜果需求的减少,又增加了不少干品货源,以致产新结束货源进入实际消化后,价格震荡回落。

  

  

16吴茱萸

  

价格涨幅

  

  吴茱萸涨价前价格95元(江西产,中花),目前价格元。

  

成因

  

  吴茱萸价格步步高升,主要是前几年低价生产遭到破坏,而生产恢复需要两三年。近几年吴茱萸产量一直不大,多年积压的库存又消耗殆尽,多种利好叠加,造就了今天的辉煌价位。

  

  

17蔓荆子

  

价格涨幅

  

  蔓荆子在一年多时间内从55元(江西产,统)飙升至目前的元左右。

  

成因

  

  蔓荆子系野生资源,由于价格长期低迷徘徊不前,药农采收积极性不高。年新的药典颁布实施后,云南等地所产及进口货因蔓荆子黄素含量低,销量大幅下降,而含量高的江西产蔓荆子销量大增,但由于供应货源偏紧,导致价格不断高升。

  

  由于蔓荆子价格涨幅较大,已有人开始尝试人工栽种,不过,需要2年后才能挂果,短期内不会对行情造成多大压力,预计蔓荆子高价行情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18麦冬

  

价格涨幅

  

  麦冬涨价前价格39元(四川产,统货),最高价涨至78元,目前价格66元。

  

成因

  

  该品种去年产新后价格一路稳步上涨,经营户均获利不菲,今年产新后多商积极参与购买,短时间内把价格拉高。由于麦冬短期内价格涨幅较大,多商持观望态度,同时,随着新货大量上市价格震荡回落。

  

  当一个品种涨价时利好总是被无限放大,其实,今年麦冬总产量还是不小,供求没有矛盾。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入,价格反转阻力较大。

  

  

19太子参

  

价格涨幅

  

  近年来太子参价格涨涨落落,年初价格在58元上下浮动,到7月份价格已涨至元左右,而后价格又震荡回落至85元上下,前期价格再次反弹至元,近期又小幅回落至98元左右。

  

成因

  

  虽然太子参有减种减产的利好,但由于前几年积压的库存有待消化。每次太子参价格上涨后,便有大量陈货冲击市场,这也是价格反复涨落的原因。由于该品历史上有过元的天价,有货者仍对未来行情充满期待。

  

  

结语

  

  去年以来,荣登涨价排行榜的药材很多,除文章所列之外,还有猫爪草、百合、玫瑰花、覆盆子、云木香等,笔者将继续   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眼科用药零售市场份额在2.6%~2.8%之间,波动幅度较小。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保护眼睛的意识在不断提高,看似风平浪静的眼科用药零售市场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针对不同眼疾,眼科用药有多种类别用药,其中用于眼睛疲劳干涩、白内障疾病、眼部感染疾病的眼科用药占比较大,合计超出了八成的市场份额(见图1)。

抗疲劳干涩新星品种有望领跑

  科技的发展让电子产品迅速普及,手机和电脑基本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电子产品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大大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用眼疲劳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疾病之一。抗疲劳用药占据着眼科用药零售市场近四成的份额,原因归结于相比于其它类别,消费者更愿意自行去药店购药此类产品来进行自我治疗。

  萘敏维滴眼液的市场份额近几年持续领先(见图2)。该品种不含激素,且见效快,受到患者青睐。该品种虽有25家企业拥有批文,但仅山东博士伦的红润洁滴眼液跻身前五品牌,竞争较为激烈。在抗疲劳干涩用药市场上,山东博士伦有两个品牌挤进前五,企业在竞争中优势凸显,原因归结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对市场进行了细分,不仅有用于成人市场的产品如缓解红血丝的红润洁和偏于缓解眼疲劳的蓝润洁,还有缓解视疲劳和视物模糊的儿童装小润洁等。

  聚乙烯醇滴眼液是后起之秀,近几年持续增长,市场份额渐渐逼近首位。聚乙烯醇滴眼液采用单剂量包装,不含防腐剂,能起到人工泪液的作用,在生产技术上有较高要求,尤其是灌封技术和包装材料方面。鉴于国内技术方面的局限性,目前该品种仅有两个厂家,一个是湖北远大天天明,占聚乙烯醇滴眼液90%左右的市场,另一个是台资企业信东生技,虽然其市场份额暂时不高但成长性较好(见图3)。

白内障用药中西药各有千秋

  白内障是常见眼科疾病之一,老年人是白内障的高发人群。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用药刚性需求也日趋上升,白内障用药市场便成为众多厂家的抢滩之地。数据显示,白内障用药占据着眼科用药零售市场接近三成的份额,为第二大亚类。

  与其它亚类不同,白内障用药零售市场有其自有的特点,就是化学药和中成药市场份额相当(见图4)。白内障属祖国医学“圆翳内障”的范畴,中医观点认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病因是年老体衰,肾阳不足,脾虚、精血亏损、“虚”、“淤”并存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中医药治疗多从肝、肾、脾三脏着手辨证论治,在延缓和治疗白内障方面有许多优势。

  拨云锭、杞菊地黄丸和麝珠明目滴眼液是白内障中成药用药的主要品种,年上半年三者在白内障用药市场占据两成份额,而在白内障的中成药市场份额则高达近五成。拨云锭被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该品种有两个厂家,其中楚雄老拨云堂近几年增势迅猛,年上半年占据拨云锭90%以上的市场。而杞菊地黄丸厂家众多,仲景宛西制药占据半壁江山,近几年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是白内障化学药用药的主要品种,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达52.5%(见图5)。该品种有八个厂家,浙江莎普爱思以绝对的优势领先市场,且这两年仍持续增长,使白内障用药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莎普爱思的营销手段采用的是“渠道全程管理”,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及公益活动,并持续加大广告投入,使产品在中老年患者中享有较高的认知度(见图6)。

抗感染用药品种更迭明显

  以医院作为主销市场的抗感染用药,在零售市场表现略逊一筹,加上“限抗令”的颁布,~年以抗生素为主的抗感染用药在零售眼科用药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但年上半年有所回暖。

  抗感染用药零售市场的前五品种中,有两个品种的市场份额近几年持续上升,分别为盐酸金霉素眼膏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盐酸金霉素眼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企业的扩张,成长性持续向好。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抗菌活性有所增强。数据显示,近年来无医院市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市场份额都呈增长走势,而氧氟沙星滴眼液则有缓慢下滑的迹象。但作为老牌的抗菌药,有其疗效及价格优势,故氧氟沙星滴眼液市场份额目前仍然处于冠军地位。

  总之,作为五官用药之一的眼科药品,其品牌的声誉与产品的安全性及舒适度同样重要,因此企业在做好产品宣传的同时,要把关好产品的质量。另外,眼科用药的剂型和包装对进一步挖掘消费者的潜力有一定的作用,企业可在这方面多加用功。虽然眼科用药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眼科用药必将逐步围绕生产企业及品牌形成一个独特的体系,衍生出几支强劲的推动力量,细分市场将呈现出市场份额向优势品牌集中的趋势,竞争也将愈演愈烈。

今日话题

抗疲劳干涩用药TOP5中有您常用的产品吗?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

qq.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白癜风医院重庆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ingzia.com/jzbm/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