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罂子
文/小米阿哥
含苞待放的金樱子,犹如情窦未开的羞涩少女
春天来了,万物竞相萌动。
春雨刚下了一夜,金樱子就长出青翠的新枝来。一枝,又一枝,那么茁壮,那么脆嫩。忍不住拗几枝来,撕去表皮,入口尝尝,味道真奇特。甘如莱菔,脆如莴笋,嫩如豆芽。所谓春天的味道,大抵不过如此。
金樱子(糖罂子)自然生长环境
金樱子的果实形似小小的罂子(客语ang2zi),果皮甜蜜如糖,故名糖罂子。别称糖罐子、糖橘子、藤钩子、刺橄榄、山石榴等。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路旁等野地灌木丛中。光照越强烈,糖罂子越壮实,越圆溜,罂子里的糖分越甜腻。
出身贫寒却娇艳无比的金樱子花,芬芳、美丽、端庄
《汀州府志?物产志》“金樱子”:“生郊野中,似蔷薇有刺,开白花,实如小石榴。”若行走在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所到之处皆可见糖罂子。产自江西,尤其是赣南的糖罂子,久负盛名。北宋医学家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载曰︰“(金樱子)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胜。丛生郊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
刚刚吐蕊的金樱子花
清明时节,形似蔷薇的糖罂子花含苞待放,一朵朵展露枝头,犹如情窦未开的羞涩少女,谷雨一来则次第盛开。漫山遍野的糖罂子花虽然出身贫寒,却娇艳无比,芬芳、美丽、端庄、大方,恰似温良淑德的客家女子。其花朵硕大,最白腻,格外亮眼。花香浓郁,弥久。盛花时节,不知劳苦的蜜蜂,争分夺秒似的往返于糖罂子花丛间,采下醉人的花蜜。
糖罂子青果:亲,本罂子还没成熟哦,最好别惹我
初夏,糖罂子果懵懂如少年,壮实的果皮密布着尖锐的小刺,摆出一副丝毫不能惹的样子。事实上,真的别碰它,碰了就可能刺出血来,令你疼痛好几天。渐渐地,糖罂子长成青绿色,不再桀骜不驯。密密麻麻的细刺却变得更尖锐,更木质化。
糖罂子青果:终将逝去的青春
七月秋风起,八月秋风凉。雄性十足的糖罂子,开始展现出诱人的橘黄色,一天比一天温柔起来,犹如带刺的美人,在风中摇曳生姿。直到霜降,糖罂子才闪现迷人的金黄。这时的糖盎子已经无比甜腻,但因为多刺,飞鸟们只能望而却步。无所畏惧的唯有充满智慧的人们,纷纷赶在立冬之前,用竹制的U形夹,手脚麻利地将山野间的糖罂子全部摘了。
即将成熟的糖罂子展现出诱人的橘黄色
母亲善用糖罂子鲜果做糖罂子糕。将摘回来的糖罂子装入布袋,手脚并用,反复搓揉,将糖罂子的芒刺去了。然后剖开糖罂子,用小调羹挖出其中棉絮状的果核,洗净,晾干。大火将山泉水烧开,然后将晾干水分的糖罂子入锅,武火煮两滚后,改文火慢慢熬制,直至糖罂子果皮烂熟锅中,成为金黄的米糊状,糖罂子糕就熬成了。母亲将熬好的糖罂子糕用蒲勺舀到笸篮里摊开,冷却后用菜刀切成小块。食之,鲜香可口,味道酸甜,柔润细腻。沈括《梦溪笔谈》载云︰“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人待红熟时取汁熬膏。味甘,全断涩味,都全失本性,大误也。惟当取半黄者,干捣末用之。”原来,采摘将熟未熟的糖罂子,药效更好,益气补真,固本培元。长期食用糖罂子糕,可壮筋骨,可暖腰膝。
糖罂子:带刺的美人
不加淀粉熬制则可煎成糖罂子膏。慢火熬一个时辰后,将糖罂子渣滓滤去,熄火,用柴灰的余热再熬一炷香时间。在锅中冷却后,将稀汤一样的糖罂子膏舀入陶罐,用蜡密封,可存半年。每服一匙,用暖酒,功不可备述。然有实火、邪热者忌服,中寒有痞者禁服。此法,《明医指掌》、《千金方》、《普门医品》皆有记载。
熟透的糖罂子颜色金黄,糖分丰富
赣南客家人还喜欢拿晒干的糖罂子浸酒,谓之糖罂子酒、金樱子酒,据说喝了滋阴补阳,养血养颜。若不去除果核,浸泡出来的酒,颜色灰暗,口感微涩,下品。上乘的糖罂子酒,酒色金黄,光泽透亮,口感醇正,唇齿留香。
晒过一天的糖罂子,似乎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金樱子不宜与黄瓜、猪肝同食。
口感醇正、唇齿留香的金樱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