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祖塔,生我养我的家乡,你漂泊在外的孩子,真的很想你…
祖塔,历史悠久
我曾问自己:每一个地名都有她的由来,我的家乡为什么取名祖塔呢?后来我查阅了资料,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年,佛教禅宗沩仰宗祖师灵佑大师圆寂,弟子们将其法身葬于此地,筑起墓塔,于是便有了祖塔(祖师塔院)之名,延用至今,祖塔地名已有多年,可称得上是历史悠久了。唐.裴休也有诗记载——《题泐潭》:“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岁华空自老,消息竟谁知。到此轻尘虑,功名自可遗。”
家庭,童年乐园
我出生在一个温暖、和睦、幸福的大家庭里。我是家里最小的,从小就在爸妈的疼爱、兄姐的呵护下长大。
春天,自家种的李子、桃子、梨成熟了,我肯定是第一个尝鲜的;夏天,他们带我下河游泳、钓鱼、捡田螺;秋天,山上的板栗、猕猴桃、金樱子熟了,他们带我上山采野果;冬天,我们滚雪球、打雪仗,还经常在雪地里撑起一个竹匾抓麻雀!
记忆最深的是夏天在黄材水库边钓鱼。首先要用订书针折成一个钓钩,绑在棉线上,然后折一根小竹棍,在尾端绑上棉线的另一头,把从潮湿地里挖来的蚯蚓掐成一小段,穿过钓钩当鱼饵。刚把钓竿丢入水中,马上就有一种像跳跳鱼的小鱼儿(我们都叫它腹肌子或木嫩姑)上钩,一会儿工夫,就可以钓一小碗,美滋滋地拿回家。妈妈切上红辣椒,放点大蒜用柴火炒起来,味道鲜美无比!
捡田螺也很有趣。每逢旱季和灌溉稻田的季节,水库的水退了以后,密密麻麻全是田螺。可以做香辣嗦螺,主打的当然还是红辣椒,然后快出锅时放点紫苏,那特殊的香味至今回味无穷;田螺还有另一种家常的吃法,就是把肉挑出来洗净,放在灶头上微微地熏一下,再用辣椒爆炒,“熏螺蛳肉”可是我们祖塔的特色菜!对于我们小孩来说,田螺壳还是一种玩具,钻一个小小的洞,然后用绳子穿起来做梭子,和小伙伴们跳房子,这是我们儿童时常常玩的游戏。农村的孩子,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在野外,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
随着家乡旅游业的开发,带动了经济的飞跃,人们更加注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一家家民宿和农家乐如鲜花般在家乡遍地开放,“熊屋冲农家”和“康域民宿”在家乡是首屈一指的好去处。不仅可以吃正宗农家土菜,还可野外烧烤、露营,更有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
学校,青春眷恋
祖塔中学是我的母校,与原祖塔乡政府一墙之隔,旁边还有食品站、医院和信用社,所以学校一带是原祖塔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由于学生减少,很多村小合并,祖塔中学改成了祖塔九年制学校。我就是九年制学校成立那年调入的,在那里工作了7年,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回忆。
当年我们的联校书记姜友权,是一个为人热情、开朗、和气、有凝聚力的好领导。经常组织老师们开展活动,我那时年轻,是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我们经常举行歌咏比赛、和其他联校、单位进行篮球排球友谊赛、节日联欢会等,节目多姿多彩、精彩纷呈!他还非常重视教育局和区组织的各种比赛,记忆中我们老师的歌伴舞《我的中国心》,参加县里的比赛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白天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晚自习轮流管理学生,日子在充实中一晃而过。没有晚自习的晚上是自由的,我所住的二楼宿舍一共住了6个年轻老师,冬天经常一起围着炭火盆烤火,练书法、织毛衣、弹吉他,有时候也会一起打升级。输了的对方拿出钱来集中在一起,几场角逐以后我们就可以买一堆的瓜子、花生或者方便面,然后又重复着打牌、聊天、嗑瓜子的日子!当然在节日或者哪个同事生日,我们会去下馆子搓一顿,然后去歌舞厅K歌,尽情地“嘶吼”,潇洒走一回。
祖塔的民风淳朴、家长热情,经常会有家长邀请我们去家里喝擂茶。我们老师也经常三五成群约好一起去品那独特的美味,擂茶的香味至今还口齿留香、令人回味!
在老家祖塔,我见证了家乡的发展,户户用上电、村村通公路、移民建集镇、农民因地制宜放养黑山羊、种植七星椒、种茶种果树,然后又根据本地资源开发旅游,带动经济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家乡的腾飞和巨变,离不开原祖塔乡党委邓书记等领导。“吃水不忘挖井人”,祖塔人民是懂感恩的,对这样的好领导念念不忘。一直到现在,人们提起邓书记,总是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夸他为民办实事、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如今,虽然早已离开家乡,但我一直心系祖塔,那里永远是伴我成长的快乐家园!
作者简介
卢欣,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湖南宁乡祖塔人。从年到年一直在家乡祖塔任教,年下半年随丈夫调到浙江宁波,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平时喜欢跑步、爬山、打球,闲时看看书,写写随笔。
?“美丽新宁乡”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中共宁乡市委宣传部
宁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宁乡市诗散文协会
顾问:彭娟、张莹、钟利仁、李纯、杨罗先
主编:黄沃若
副主编:山歌、刘文跃、杨跃清、段华良、谭四美、贺浪
执行编辑:贺浪